问题 实验题

如图是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眼球内能成像的部位是[3]                

(2)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可看见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9]            变大了。

(3)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假性近视,这时眼球中[8]的特点是        。以后如果仍不注意用眼卫生,成像就有可能如左下图所示.这种情况下要想看清楚远处的物体,就需选右下图的          (填字母)透镜加以纠正。

  

答案

(1)视网膜  (2)瞳孔    (3)曲度增大   A

题目分析:图中1是巩膜,2是脉络膜,3是视网膜,4是感光细胞,5是视神经,6是睫状体,7是虹膜,8是晶状体,9是房水,10是角膜,11是玻璃体,12是眼肌。

(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电影院里光线很暗,瞳孔要扩大才能看清物体,当从电影院里走出后,外界光线强,瞳孔要缩小,以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因此变化最大的结构是瞳孔。

(3)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眼球的结构与视觉形成的过程,理解近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①,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为殷仲堪参军,深被眷接。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又为谢鲲象,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

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又为吟咏,自谓得先贤风制。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选自《晋书•• 文苑》,有删改)

【注释】①琴:指嵇康的《琴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或之      奇怪

B.此子宜丘壑中     放置,摆放

C.仲堪有目病,辞 坚固

D.桓玄尝以一柳叶之   欺骗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3分)

A.人问会稽山川之状挟飞仙遨游

B.仲堪从之今其智反不能及

C.恺之致其情坐法华西亭

D.皆其深珍惜者 不如须臾之学也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顾恺之“画绝”和“痴绝”的一组是(3分)

A.①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②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

B.①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②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C.①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②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

D.①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②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顾恺之博学而有才气。他绘声绘色地向人描述会稽山水的状貌,以“渐入佳境”妙释自己总是从根部开始吃甘蔗的原因。

B.顾恺之特别擅长人物画,谢安认为顾恺之的人物画前无古人。恺之画人物最重视点睛,认为眼睛最能生动逼真地表现人物。

C.顾恺之画像善于点染衬托。他画谢鲲像,“在石岩里”;画有目病的殷仲堪,“明点瞳子,飞白拂上”。

D.顾恺之吟咏诗赋,自以为具有先贤的风制。他曾在月色下长声吟咏,受到邻居谢瞻的捉弄,恺之自力忘倦,一直吟咏到天亮才停下。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3分)

答:                                                               

(2)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4分)  

答:                                                                

(3)窃取画,缄闭如旧以还之。(3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