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①,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为殷仲堪参军,深被眷接。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又为谢鲲象,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

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又为吟咏,自谓得先贤风制。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选自《晋书•• 文苑》,有删改)

【注释】①琴:指嵇康的《琴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或之      奇怪

B.此子宜丘壑中     放置,摆放

C.仲堪有目病,辞 坚固

D.桓玄尝以一柳叶之   欺骗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3分)

A.人问会稽山川之状挟飞仙遨游

B.仲堪从之今其智反不能及

C.恺之致其情坐法华西亭

D.皆其深珍惜者 不如须臾之学也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顾恺之“画绝”和“痴绝”的一组是(3分)

A.①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②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

B.①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②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C.①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②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

D.①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②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顾恺之博学而有才气。他绘声绘色地向人描述会稽山水的状貌,以“渐入佳境”妙释自己总是从根部开始吃甘蔗的原因。

B.顾恺之特别擅长人物画,谢安认为顾恺之的人物画前无古人。恺之画人物最重视点睛,认为眼睛最能生动逼真地表现人物。

C.顾恺之画像善于点染衬托。他画谢鲲像,“在石岩里”;画有目病的殷仲堪,“明点瞳子,飞白拂上”。

D.顾恺之吟咏诗赋,自以为具有先贤的风制。他曾在月色下长声吟咏,受到邻居谢瞻的捉弄,恺之自力忘倦,一直吟咏到天亮才停下。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3分)

答:                                                               

(2)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4分)  

答:                                                                

(3)窃取画,缄闭如旧以还之。(3分)

答: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A

小题5:(1)他回到荆州后,人们问他会稽山水的状貌。

(2)谢安非常推重他,认为自古以来还没有人能像他这样。

(3)偷走了画,再像原来一样封闭好后归还顾恺之。

小题1:题目分析:C.固,坚决。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2:题目分析:A.用/来; B.于是,就/却; C.趁机/于是; D. 所,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点评: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小题3:题目分析:C(①在脸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觉得神情特别美,善点染;②被人捉弄而不知,呆傻。A①能表现其“画绝”,②表现其狡黠的一面。B两句均表现其“痴绝”。D①表现其“才绝”。)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画绝”和“痴绝”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顾恺之的行为,却不能体现他的“画绝”和“痴绝”,有的可能只体现“画绝”和“痴绝”中的某一方面。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4:题目分析: A“总是从根部开始吃甘蔗”有误,顾恺之每次吃甘蔗,总是从末端吃到根部。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5:题目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还”指回来,“状”是指状貌,这两个关键词各一分,句意完整1分。(2)这个句子中“深”是非常,“重”是推重的意思,“未之有”指从来没有,这三个关键词各占1分,句意完整1分。(3)这个句子中“窃取”指偷走画,“缄闭如旧”是像原来一样封闭好的意思,这两个关键词各占1分,句意完整1分。

点评: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第一个句子里有四个词是活用的,第二句里有一个省略句,这些都是得分点。

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