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愿意看到这高尚的共和国不仅在名义上而且在实际上不受一切外国有害影响的人,必须记住欧洲文学对我们的影响――有不少的利,也有很大的害,我们希望对这害不再“容忍下去”,常有对英国作品华而不实的斥责,这我们无意否认――不过危害却往往在另一方面:凡盖了外国评论家认可的印章的,我们盲目崇拜,一律接受――不仅仅是因为盖了这种印章,我们自己没有足够的判断信心;我们忘记了,上帝赋予美国人的分析与精明的能力,为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的人的能力所不及。

  对欧洲巨匠们的优秀创作――对莎士比亚、歌德以及某些意大利诗人的雅致与高贵――拜伦的赤热精神,卢梭那感人肺腑的忧郁,休谟和吉本的美妙与坦率――以及其他――我们西方世界表示钦佩与尊敬。他们那光辉的功绩,欲自以为是,加以贬低,也是枉然。但也不可忘记,有不少英国大文学家所提倡的学说在我们这样的国土上是最肮脏最下流的毒害――考帕教人盲目忠于“国土”的“神圣权力”――约翰森是一个大块头遗族――那时代还有许多人都轻视普通老百姓,向“托利主义”的神龛大谄其媚。瓦特·斯柯特、克劳利、艾里森、以及其他许多在美国很有名望的人,通过他们的作品不止一方面施加有害影响;他们嘲笑、蔑视共和制自由和共和制优越的主张。

  如今,大批从国外涌来的全然是些拙劣的文学作品!布尔沃也不过是从华而不实的伤感情调取代了哈利森·埃因斯沃斯的那种夸张而不自然,讲密室艳史的历史浪漫小说。至于马拉特的粗俗,布莱辛顿夫人的老掉了牙、味同嚼蜡的洗碗水,一大批假行家的货色(更无恰当的字眼了),直到法国人保罗·柯克(其实,他的天资比所有这些人加在一起也许还要略胜一筹――尽管他的英译本不堪入目)的淫猥――竟然在大西洋北岸广为流传,谁能说他们有何质量可言对我们自己,对我们良好的鉴赏力,我们郎应当更加公正一些才是。英格拉姆“教授”以及那些替各月刊写故事(有人真正看完过吗)的姓氏众多的先生们和夫人们,颇有真正的才能,毫不比国外那些有害作品的炮制者差啊!

  那么,好询问的读者问,补救的办法何在呢要我们自己去补救,既然国内这么多有名望的作家,那就不要让读书的人(在我们这个国家,谁不读书)再屈尊去将就低劣的外国作家了。霍桑写一部两卷本的作品只获得区区七十五元,真正的美国天才因遭到忽视而战栗,但公众却追求这类外国的垃圾,这行吗我们希望,我们也信心十足地期待我国人会醒悟过来,对此问题会进行“认真冷静的第二次思考”的,而且会很快。

以下属于作者看来不少英国大文学家所提倡的学说之所以最肮脏下流的原因的一项是()。

A.通过他们的作品不止一方面施加有害影响

B.他们反对共和国的自由和民主

C.他们的作品极端下劣

D.他们的作品对美国人的毒害太深

答案

参考答案:B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  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  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  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 《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秦汉时期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2)材料二是一份在中国最早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文件,这一文件是什么?这一文件规定中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有何相似性和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应该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一百年,特别是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一百年。还要研究从现在开始,往后的100年。”   ——历史学家章开沅《纪念百年辛亥要看三个“一百年”》

(3)材料三提供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新视角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