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写出图示地质构造类型: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3分)

(2)该地地壳受到了________(南北、东西)方向力的作用,此力属于________(“拉张”或“挤压”)力。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_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__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__运动。(5分)

(3)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褶皱构造上覆岩石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2分)

(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        (“甲”或“乙”)地,原因是                                                  。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选择在               地;钻探石油应选择在   地,原因是                 (5分)

答案

(1)背斜 向斜 断层

(2)南北  挤压 水平  垂直  水平

(3)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侵蚀。    堆积

(4)甲  背斜向上拱起, 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地下水沿岩层两侧渗流,保持隧道干燥,

乙  甲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题目分析:(1)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乙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丙处岩层断裂并错位,判断为断层。(2)根据图示的指向标判断,该地区受南北方向的挤压力作用。故而造成了岩层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而水平挤压力主要引起水平运动。(3)甲地为背斜顶部,其岩层的缺失主要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褶皱构造的上覆岩层属于后来的外力沉积作用而形成。(4)挖隧道应选择于背斜的拱形弯曲,既符合力学原理,又能引导地下水向两边流。结合背斜储油,向斜储水的原理,钻探石油应选择在背斜的拱形处。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抓住图示的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判断地质构造,并结合其图示的地壳运动的作用分析其成因,并调用课本关于地质构造的实践应用相关内容分析即可。

单项选择题

大运河涉及黄河与长江这两个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连接着燕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其沿岸是古代中国人口集中、文化遗址密集的地区。各个时代,大运河贯穿之地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其文物价值与意义非同寻常。不仅如此,大运河在开凿的长度、年代上还创下了傲视环宇的纪录,特别是沿岸几十座城市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保存了极其特色的内河文化。但是,作为华夏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结晶的大运河,今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无偏见肯定和保障它的历史地位。大运河的保护现状确定令人忧虑。除千百年来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水量匮乏等自然因外,更有乱开支渠、截住流用水、客理不善等人为因素。由于不少河段利用了天然湖泊和自然河流,很多人认识不到大运河也是文化遗产或文物古迹三岁时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随意改拆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也使大运河的保护无法形成综合性的全盘规划。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运河实际上下连结中国古代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桥梁和纽带

B.从开凿时间和规模上看,大运河是世界同类工程所无法企及的。

C.部分河段借用湖泊和河流,影响到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地。

D.大运河的文物价值不能超过今没有得到专门的法律法无偏见的肯定和保护。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