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We want a new music teacher _______ us. [ ]

A. teaching  

B. to teach 

C. teaches

D. teach 

答案

答案:B

综合题

(28分)近代中国多苦多难,无数仁人志士、阶级、政党为国家的富强和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摆脱了民族压迫,赢得了独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方面”取代,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被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材料二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 * * 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三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 * * 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 * * 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 * * 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 * 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 * * 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四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 * *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材料一关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上述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 * * 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导致的直接结果,这一结果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国民革命实践中中 * * 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6分)

阅读理解与欣赏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只是个普通班,比起学校里抽出的尖子生组成的六个实验班来说,考上大学的机会不多,因此除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很努力外,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等着毕业个文凭,然后找个工作。

       班主任兼英语老师是个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他非常敬业,每日催着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作业作业再作业。但是说归说,由于许多人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我们的成绩仍然上不去,在全校各科考试中屡屡倒数。

       直到高二的一次英语联考,我们班的成绩破天荒地超过了几个实验班,这使我们接连兴奋了好几天。

       发卷的时候到了,老师平静地把卷子发给我们。我们欣喜地看着自己几乎从没考过的高分,老师说:“请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分数。”数着数着,我的分竟比实际分数高出20分,同学们也纷纷喊了起来:“老师给我们怎么多算了20分?”课堂上乱了起来。

       老师把手摆了一下,班上静了下来。他沉重地说:“是的,我给每位同学都多加了20分,这是我为自己的脸面也是为你们的脸面多加的20分。老师拼命地教你们,就是希望你们争口气,让老师不要在别的老师面前始终低着头,也希望你们不要在别班同学面前总是低着头。”

       老师接着说:“我来自山村,我的父母都去得早,上中学时我曾连红薯土豆都吃不起。大学放暑假,我每天到建筑工地拉砖,曾因饥饿而晕倒。但我就是凭着一股要强的精神上完大学。生活教会我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服输。而你们只不过分在普通班就丧失了信心,我很替你们难过。”

       这时候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都低下了头。老师继续说:“我希望我的学生们也做要强的人,任何时候都不服输,现在还只是高二,离高考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努力还来得及。愿你们不靠老师弄虚作假就挣回足够的分数,让老师能把头抬起来,继续要强下去。”   

       “同学们,拜托了!”说完,老师低下头,竟给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当他抬起头的时候,我们看到他的眼晴噙满了泪水。

       “老师……”班里的女生们都哭了起来,男生们的眼里也含满了泪水。

       那一节课,我们什么也没有学,但一年后的高考,我们以普通班的身份夺得了全校高考第一名。据校长讲,这在学校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记住了老师的眼泪,更记住了老师那深深的一躬。

1.根据语境,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1)破罐子破摔:                                                                                       

   (2)破天荒:                                                                                           

2.你认为上文第一段的加黑的词“混”用得好不好,请说说理由。

                                                                                                                      

3.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中的“要强”包含了哪些内容?

                                                                                                                     

4.从文中的内容看,“我”给每位同学都多加了20分的用意是什么?

                                                                                                                     

5.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