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8分)近代中国多苦多难,无数仁人志士、阶级、政党为国家的富强和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摆脱了民族压迫,赢得了独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方面”取代,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被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材料二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 * * 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三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 * * 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 * * 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 * * 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 * 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 * * 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四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 * *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材料一关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上述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 * * 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导致的直接结果,这一结果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国民革命实践中中 * * 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6分)

答案

(1)主要观点: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器物、制度、观念三个层面。(2分)

辛亥革命影响:器物层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度层面,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文化层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分)

(2)转变:从对立、攻击到决定实行国共合作(党内合作)。(2分)

原因: * * 党人认为国民党比较革命的党; 中共还不强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 * 国际的决议; 孙中山愿意同 * * 党合作;打倒列强、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心愿 ( 任答3点  6分)

(3)直接结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2分)

积极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4分)

(4)认识发展: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3分)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3分)

题目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的诞生及国民革命。(1)从材料“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等信息进行分析。(2)前一问结合材料一中的“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材料二中的“议决中 * * 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回答。后一问要抓住材料二中的中共对国民党和无产阶级的认识及 * * 国际的作用,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3)实际上考查国共合作及国民革命的影响,回忆所学知识,从国民大革命的成果、 作用等方面回答其影响。 (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可从 * * 党对革命武装和革命的领导权方面的认识等角度进行分析。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