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吹响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某校高三(2 )班同学决定开展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关注、我参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参与其中。
材料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增长,民众收入增多,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同学们就学校所在地城市的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状况通过调查获得以下数据:

(1)请分析该市近几年来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2012年起,该市实施“文化惠民三年工程”,每年由市财政下拨1000多万元为每个居(村)委会配送文化资源。配送文化资源流程图见下:

(2)谈谈上述材料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
(3)请将你认为你所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最成功的做法推荐给大家,并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角度各选一个原理说明推荐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下图推荐项目除外,答案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1)变化趋势: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该市恩格尔系数下降,居民消费结构改善。问题:文化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仍然偏低。原因:居民的消费观念不够科学,存在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的现象;生产决定消费,文化产品还不能满足家庭消费需求;市场不够规范;社会服务不到位等。
(2)政治生活:该市实施“文化惠民三年工程”体现了该市政府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配送文化资源,体现了该市政府在了解民意的基础上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居(村)民委员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切实维护了基层群众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文化生活:有利于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有利于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答案要求:推荐的做法要符合校园文化的特点,且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依据的原理切合推荐的做法。答案示例:举办“十八岁成人仪式”, 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文化生活》依据: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生活与哲学》依据: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