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下图中,图一为大雁塔,图二为小雁塔。唐朝时,新科进士齐集大雁塔下题名留念。武举进士则在小雁塔题名。

材料二: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明经考试中,有一种“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材料四:唐朝时,新罗、日本全面学习唐朝,都曾通过考试选官。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代的什么选官制度?(2分)其中的武举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始的?(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李世民统治时期的情况,你认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帖经”试题会助长什么不好的学习方法?(2分)进士科考诗赋在唐代有什么积极影响?(2分)

(4)读了材料四,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答案

(1)科举制(2分),武则天(2分)

(2)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2分)

(3)是会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言之有理即可给2分)促进了唐朝诗歌的发展和繁荣。(2分)

(4)科举制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选官制度。(2分)

题目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唐代科举制度的内容与完善。进士科是唐代科举制的重要科目,人们普遍推崇进士科。新科进士齐集大雁塔下题名留念。唐代的殿试、武举是武则天在位时开始的。

(2)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时期的科举制。材料二中的“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太宗皇帝”指唐太宗。所以可以判断材料二反映了李世民统治时期的情况。

(3)本题考查的是唐代科举制度的内容。唐代科举考试的明经科主要测试的是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材料三中的“帖经”试题会助长学生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知识的不好的学习方法。唐玄宗时期,进士科杂文专考诗赋,促进了唐朝诗歌的发展和繁荣。

(4)本题考查的是唐代科举制的影响。材料四说明了科举制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选官制度,对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