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判断题

小判官,巧判断。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并改通顺。    

1.我想大概肯定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 )

2.铃铛在轻便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 )

3.这个美丽的大花园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 ( )

4.奥尔加·伊万诺夫娜脸色气得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 )

5.我幼稚的心灵中充满了和大人不同。 ( )

6。辛弃疾是唐朝著名词人。( )

答案

l. ×;去掉“大概”或“肯定”

2.×;“轻便”改为“轻松”   

3.√  

4.×;“脸色”与“气得”换位

5.×;“不同”后面加上“的想法”

6.×;“唐”改“宋”

综合题

(14分)近代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面临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对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新文化人之所以热衷于非儒之外的诸子学说,除了其本身思想体系内含的合理价值以外,更重要的是它们属于长久被封建统治阶级压制的非正统的思想学说。

—— 摘自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康有为之变法理论”的核心主张。(3分)

(2)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人充分肯定“非儒之外的诸子学说”的原因。(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近代中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相同态度。(9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论证史论结合;评价合理深刻;表述清楚流畅;300字左右)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