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外购原材料——辅料1000万元,验收入库,取得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170万元: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折合人民币400万元验收入库,款项均未支付;上期留抵进项税额为10万元。
2.2005年1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200万元: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销售收入折合人民币600万元(FOB,忽略佣金,下同);来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工缴费收入折合人民币100万元,上述款项均未收到。
3.2005年2月16日,收到退税机关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留易免税证明》一份,注明按购进法批准免税核销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400万元,“免税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8万元,“免抵退税额抵减额”60万元;2005年2月,未发生其他涉税业务。
4.2005年3月15日,将退税单证及信息已齐全的600万元1月份的出口货物向退税机关申报免抵退税,并于当月取得退税机关审批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审批表》。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免售额550万元款项全部收到。
参考答案:
1.2005年1月
(1) 购进货物的处理:
借:原材料 1000万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万元
贷:应付账款 1170万元
借:原材料——进口某材料 400万元
贷:应付外汇账款 400万元
(2) 内销货物的处理:
借:应收账款 234万元
贷:产品销售收入——内销 200万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万元
(3) 进料加工出口货物免税销售的处理:
借:应收外汇账款 600万元
贷:产品销售收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 600万元
(4) 按出口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600×(17%-15%)=12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产品销售成本——进料加工贸易出口 12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2万元
(5) 来料加工出口货物免税销售的处理:
借:应收外汇账款 100万元
贷:产品销售收入——来料加工贸易出口 100万元
(6) 按出口销售额比例分摊来料加工复出口货物耗用的国内料件进项税额=[100÷(200+600+100)]×170=18.89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产品销售成本——来料加工贸易出口 18.89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8.89万元
(7) 内销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本月应纳税额=34-(170-12-18.89)=-105.11万元
本月“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借方余额为10+105.11=115.11万元
2.2005年2月
(1) 按《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中注明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8万元[400万元×(17%-15%)],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产品销售成本 -8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8万元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0-8=-8万元< 0,则,2005年2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为0,其绝对值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2) 应纳税额的计算:
本月应纳税额=0+(-8)-115.11=-123.11万元
本月“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借方余额为123.11万元
3.2005年3月
(1) 免抵退税额的处理:
根据退税机关审批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审批表》进行免抵退税额核算: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600×15%-60=30万元因3月免抵退税额30万元>2005年3月末留抵税额
29.61万元(550×17%-123.11=29.61)
当期应退税额=29.61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0.39万元
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补贴款——增值税 29.61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9.61万元
(2) 内销货物
借:银行存款 643.5万元
贷:产品销售收入 550万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93.5万元
(3) 本月应纳税额的计算:
本月应纳税额=550×17%-3-29.61-123.1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