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柔弱的人

契诃夫

  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您也许要用钱,您太拘泥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呶……我们和您讲妥,每月三十卢布……”

  “四十卢布……”

  “不,三十……我这里有记载,我一向按三十付教师的工资的……呶,您待了两月……”

  “两月零五天……”

  “整两月……我这里是这样记的。这就是说,应付您六十卢布……扣除九个星期日,……实际上星期日您是不和柯里雅搞学习的,只不过游玩。还有三个节日……”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

  “三个节日一并扣除,应扣十二卢布……柯里雅有病四天没学习,您只和瓦里雅一个人学习……您牙痛三天,我内人准您午饭后歇假……十二加七得十九……扣除……还剩……嗯……四十一卢布。对吧?”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左眼发红,并且满眶湿润,下巴在颤抖。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擤了擤鼻涕,但一语不发!

  “新年底,您打碎一个带底碟的配套茶杯。扣除二卢布……按理茶杯的价钱还高,它是传家之宝……上帝保佑您,我们的财产到处丢失!而后哪,由于您的疏忽,柯里雅爬树撕破礼服……扣除十卢布……女仆盗走瓦里雅皮鞋一双,也是出于您玩忽职守,您应对一切负责,您是拿工资的嘛,所以,也就是说,再扣除五卢布……一月九日您从我这里支取了九卢布……”

  “我没支过!我没支过!”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嗫嚅着。

  “可我这里有记载!”

  “呶……那就算这样,也行。”

  “四十一减二十七净得十四。”

  两眼充满泪水,长而修美的小鼻子渗透着汗珠。令人怜悯的小姑娘啊!

  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有一次我只从您的夫人那里支取了三卢布……再没支过……”

  “是吗?这么说,我这里漏记了!从十四卢布再扣除……呐,这是您的钱,最可爱的姑娘!三卢布……三卢布……又三卢布……一卢布再加一卢布……请收下吧!”

  我把十一卢布递给了她……她接过去,喃喃地说:“merci(法语:谢谢)。”

  我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踱来踱去。憎恶使我不安起来。

  “为什么‘谢谢’?”我问。

  “为了给钱……”

  “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你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

  “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不给?无怪啦!我和您开玩笑,对您的教训是太残酷了……我要把您应得的八十卢布如数付给您!呐,事先已给您装好在信封里了!可是何至于这么怏快不快呢?为什么不抗议?为什么沉默不语?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难道可以这样软弱吗?”

  她苦笑了一下,而我却从她脸上的神态看出了答案,这就是“可以”。

  我请她对我的残酷教训给予宽恕,跟着把使她大为惊疑的八十卢布递给了她。她羞羞地过了一下数就走出去了……

  我看着她的背影,想道:“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

1.怎样理解“无怪啦!”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态度转变看似非常突然,实则合情合理,扼要说明情节发展合情合理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将本文和《装在套子里的人》比较,从对反动统治的揭露方式上看,两文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任人损害不愿抗争的柔弱态度,助长了强权者的嚣张气焰,所以强权者“根本一文不给”,对此是不值得奇怪的。

2.作者对苟且偷安、庸俗妥协、麻木不仁的生活态度深感痛心和不满,因而说出了这句愤激的话。

3.文章前半部分极力写“我”克扣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的工资的“凶狠”态度时,还穿插了一些词语暗示了“我”的真实感情,如“令人怜悯的小姑娘啊”,这样就为后面情节的转折作了铺垫。

4.本文塑造了一个任人损害而不思抗争的柔弱者,作者对她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一个虚伪守旧、立场反动的沙皇制度卫道者,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深刻地揭露,无情地鞭挞”。两文虽然都揭示了反动势力得以猖獗的原因,但两文在手法上有明显的不同:本文对反动统治的否定笼统而含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揭露具体而直接。

(主观题意对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