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境

杜道明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意境。意境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

  意境的基本特征是,以有形表现无形,以物质表现精神,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实境表现虚境,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象中的无限丰富形象相统一,使真实景象与它所暗示、象征的虚境融为一体。中国古典园林在处理时空的问题上,与诗画有相通之处。由于园景和诗境、画境一样,在美学上共同追求“境生于象外”的艺术境界,因此这三者都具有以有限空间描写无限空间的艺术创作原理。

  园林的意境和风貌主要取决于造园家的文化素养,这也是许多名园出自文人画家之手的原因。而著名的造园家几乎都工于绘事,擅长诗赋。在造园过程中,诗赋、绘画艺术的合理运用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这就使园林艺术和山水画、田园文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往往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匾额、楹联等,又常常受到山水田园诗的启发。这种特殊的关系使中国古典园林每每散发出浓浓的诗情画意。因此,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但园林的意境与诗、画又有不同,诗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是借助于实际景物与空间构成的。不过在美学上三者又有共同之处,即都追求境生象外,情景交融。

  中国历代园林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因地制宜、别出心裁地营造了许多园林,虽然各不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点:游览者无论站在园林中的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面。中国古典园林十分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也正是为了营造诗情画意的意境。要充分领略园林“入诗”“入画”的意味,不仅要熟悉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手法和布局,还要用心体会风景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园林意境的产生,离不开具体而真实的景物。这些景物由建筑、山石、水体、花木构成,是有形、有限、有比例的,是给人直接感知的空间;而由景所产生的人的想象空间,却是无形、无限,无比例的。园林意境的产生,同样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的参与。无论造园家如何精心设计、布局,唯一的目的就是在特定的时空里最大限度地刺激游客的“心”,促使其生情、生意。唯有心物契合,情景合一,园林的意境方能酝酿生成。而园林景物对游人情感的激发,主要是通过人的眼、耳、鼻三个感官。作用于眼睛的主要是园林的景点,这些景点的构成要素是建筑、山石、水体、花木等。作用于耳的信息,主要反映在园林以声音为特点的景点上。如秋雨梧桐是人间说不完道不尽的悲欢离合的典型;残荷雨声代表着一种忆旧怀亲的伤感愁绪;雨打芭蕉则表达一种轻愁、一种无奈的思念之情。作用于鼻的信息,则主要体现在园林内植物的芳香。如春天有扑鼻的桃李芬芳,夏日有袭人的荷花清香,秋季有浓郁的丹桂飘香,冬天有浮动的腊梅暗香。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写意”手法的运用,一山一石都耐人寻味,给人留下充分的联想和回味的余地。一块小石,便有山壑气象;一勺清水,便有江海气象;一草一木,便有森林气象。而园林的布局设景,又尽量避免形成一览无余的视觉效果,使人在有限的园林空间内,仿佛置身于变幻的仙境中,从而形成一种含蓄幽深、形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多多,最本质者在于意境之美。(摘自《中国文化研究》2011,有删改)

1.下列关于“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和特色。

B.意境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由于客观景物的诱发在头脑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

C.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象中的无限丰富形象相统一,是意境的基本特征。

D.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由自然界的砂、石、水、土、植物、动物等材料构成。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园林和诗赋、绘画一样,都追求“境生象外、情景交融”的意境。

B.园林艺术和诗画艺术相通,造园者是否精通山水画论决定着古典园林的意境风貌。

C.中国古典园林常常借声音现象传达个人的情感意绪,赋予它们动人心弦的情感美特征:

D.园林意境的产生既离不开具体而真实的景物,也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的参与。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园林与诗、画关系密切,甚至可以说它就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B.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任何一座建筑小品,实际上都代表了造园家的人格理想。

C.只要眼、耳、鼻感官健全的人就都可以充分领略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

D.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既取决于设计师的匠心独运,也取决于观赏者的想象再创造。

答案

1.D

2.B

3.C

阅读理解与欣赏

        秋天的悄悄的脚步常使我们难以察觉。是栖息在树丛中的金翅雀的踪影,还是第一片转色的树叶?清晨,一滴滴露水沉重地趴在草丛上,在一道道铁丝网上挂上了一串串珍珠。秋天蹒跚着按时来到了,伴随着寒飕飕的晚风,伴随着壮观的、激动人心的、美丽的秋叶。

       随着秋的到来,树叶很快就会像一团球一样蜷缩起来,飘离树梢。一粒粒干荚果也开始格格地崩裂。但是,在最初几个星期中,秋天所呈现的是那热情洋溢的秋色--明亮的,犹如金色彩纸那么鲜艳,这就是秋叶。

       秋叶的色彩来自何处?一旦白昼开始渐渐缩短,树木就会重新考虑它的叶子的颜色。整个夏日里,树木供养着树叶,以便使树叶进行光合作用。但是,随着秋天的到来,树就开始把营养回收在树干和树根中,而在树叶柔嫩的叶柄上形成一层干缩的细胞,逐渐把叶柄堵塞。于是,树叶就不再生长叶绿素。

       一片变色的树叶总是首先保持着部分绿色,整个叶片呈现出斑驳的黄色和红色。叶脉上的绿色保持的时间最长,使树叶留下了明确的廓影。随着那廓影上绿色的消失,我们就能看见其他颜色第一次爬上了叶片。它们不再在绿色下面躲躲藏藏,时隐时现。这真使我们惊叹不已。

       使苹果树叶变色的花色甙是红色的,它是由保存在树叶中的糖分转化而来的。花色甙与使胡萝卜的叶片转变成金黄色的叶红素不一样,它年年都有变化,而且是依靠气温和阳光。因此,秋日的阳光越强烈,晚上越凉爽,它的色彩就越鲜明。这就是为什么在阳光灿烂的秋日里,秋叶会显得格外地鲜明耀眼的原因。

       不是所有树叶的颜色都是一样的。把树枝垂挂在你窗前的榆树,它们的叶片会变成灿烂的金黄色,其他还有山核桃、白杨、问荆、橡树、三角叶杨等。椴树叶会变成青铜色,白桦叶会变成鲜艳的金色,苹果树叶献出的是史诗般的鲜红色,漆树叶、山茱萸叶也会变成红色。虽然有些栎树叶呈现出黄色,但大多数都转变成黄褐色。

       树叶改变颜色的步骤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在山坡这一面还是一片墨绿,而另一面也许已经改变了颜色。这是因为向阳一面山坡常常吸收到更多的光和热。如果你能逐日观察,你就可以发现,从山顶到山下,从山里到山外,会有许多颜色不一的树叶。

       当一片树叶的生命快结束的时候,叶柄根基细胞上的水分就慢慢地消失,最后整个叶柄只留下几丝木质,这样一阵轻轻的微风吹来,树叶就飘荡在空中。它们全部都飘飘荡荡地滑翔着,盘旋着,最后安息在大地的怀抱中。

       用不了多久,它们就会在人们的脚下嘎吱嘎吱地呻吟,最后在孩子们的拖拉的脚下安静下来。黝黑的、黏糊糊的树叶会在雨后粘在人们的鞋底下面。那潮湿的、粘成片的、半腐败的树叶保护着树木那柔嫩的根须.直到第二年春天。

       有时候,你会在一块化石里发现一片树叶的痕迹。于是,你会感叹到,这片在你面前是这么鲜明,这么栩栩如生的树叶,原来生长在亘古,它在地球上早已绝迹!(《秋色来自何处》,作者(美)黛·阿克曼,有删改)

1.上文以问句“秋色来自何处”为题目,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霜叶红于二月花”,请结合文章内容,解释这个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选文,概括说明树叶最终离开树枝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①②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

     ①历经春秋,阅尽沧桑,每一片树叶似乎都是一位哲人。请说说秋叶给予你的某种启迪。(理解独特,语言流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一篇用文艺笔法写成的科普文章,比喻、拟人、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请结合课文,选取一点简要赏析。(理解独特,语言流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