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有四个重链恒定区的Ig是()

A.IgG和IgA

B.IgA和IgM

C.IgD和IgA

D.IgM和IgE

E.IgA和IgE

答案

参考答案:D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注释】①今:若,如果。②予子冠履:给你帽子和鞋。③一言:指 一句关系到正义与不正义的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或短语。(任选4个作答)

⑴故患有所不也(                   )

⑵故不为苟得也(                 )

⑶贤者能勿耳(               )

⑷子之乎?(                 )

⑸必不为,何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⑵万事莫贵于义也。   

                                                                                   

3.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    )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香港义工阿福在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为抢救六名被困师生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⑤

4.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请择用两文中的原句回答下面问题:

【甲】文用“                                 ”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乙】文用“                                 ”论证了“万事莫贵于义”的观点。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与河内王奂亲善。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至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络绎,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供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

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后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是时西羌叛,黄巾作难,制诸府掾属不得妄有去就。冉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理罪

中平二年卒于家。遗令敕其子曰:“吾生于昏暗之世,值乎淫侈之俗,生不得匡世济时,死何忍自同于世!气绝便敛,敛以时服,衣足蔽形,棺足周身,敛毕便穿,穿毕便埋。其明堂之奠,干饭寒水,饮食之物,勿有所下。坟封高下,令足自隐。勿令乡人宗亲有所加也。”于是三府累行论谥,佥曰宜为贞节先生。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①惟与弟共辩论于路 ②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①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 ②今老矣,无能为已

D.①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众俗 ②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范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的一组是

①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

②冉见奂车徒络绎,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

③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

④议者以为待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

⑤后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

⑥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只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④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冉极有个性,尽管与河内人王奂的关系密切,但并不因为王奂做官而攀附他,等到王奂远行到异地为官,也只是在路边见上一面就离开了。

B.桓帝时,曾任命范冉担任莱芜长,但因母亲去世,范冉并没有去就任。后来有人提议让他担任侍御史的官职,他又一走了之。

C.范冉甘于清贫生活,家里住的很简陋,生活窘困,他却若无其事,言谈和表情依旧,因此乡人也以歌讥讽他。

D.范冉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有着奢侈风气的混乱社会,活着不能匡世济时,死后也不肯和世人一样,因此临终之时,他吩咐儿子自己的丧事一切从简。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3分)

(2)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3分)

(3)冉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理罪。(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