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②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③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注释】①今:若,如果。②予子冠履:给你帽子和鞋。③一言:指 一句关系到正义与不正义的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或短语。(任选4个作答)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⑵故不为苟得也( )
⑶贤者能勿丧耳( )
⑷子为之乎?( )
⑸必不为,何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⑵万事莫贵于义也。
3.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 )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香港义工阿福在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为抢救六名被困师生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⑤
4.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请择用两文中的原句回答下面问题:
【甲】文用“ ”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乙】文用“ ”论证了“万事莫贵于义”的观点。
1.(1)同避,躲避。(2)苟且取得。(3)丧失。(4)做。(5)为什么。
2.(1)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去接受它。(2) 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3.C
4.【甲】文“舍鱼而取熊掌”;【乙】文“冠履不若手足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