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试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答案

参考答案:

人是管理的重心:

(1)管理国家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2)管理者必须“爱人贵民”。儒家主张管理者要关心人,对人民实行宽惠,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建立和保持和谐的关系,孔子首推“爱人贵民”的管理思想。

(3)管理的成败在于用人,选贤是中国历代统治者和思想家都十分重视的大问题。

(4)管理者要学会识人之方。

组织与分工是管理的基础:

(1)层次分明的组织体系。

(2)劳动分工的思想。

(3)明确组织内的相互关系,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十分强调明确社会成员的相互关系。

(4)家庭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自古到今,家在中国人心中一直有着神圣的地位,儒家和法家的富国富民之学都是把一家一户作为一个单位,以男耕女织的个体农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形式。

农本商末的治国理念:

(1)倡导以农富国。

(2)强调保农限商。

(3)主张以农固国。

重义重情的管理价值观:

(1)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义与利,是关于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既是道德问题也是管理准则。(2)义利兼得的价值观。

(3)突出情对人的影响作用,中国古人一直奉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管理原则。

运用计谋实现管理目标:

(1)以谋取胜为上策。

(2)强调权变观念。《易经》的主导思想就是一个变字,“为变所适”。孔子就是一个能适应环境变化,善于权变的人。

(3)思先于行的管理思想,运用计谋在于创新,创新依赖于深思熟虑。中国人一贯主张“三思而后行。”

中庸是管理行为的尺度:

(1)把中庸作为道德标准,中庸思想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始终占重要地位,孔子认为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态度,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2)把中庸作为决策准则,儒家不仪把中庸作为美德,而且还作为管理决策的摹本原则和方法,以求对立两端的统一与中和。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服其精练。

                     (乙)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是也。(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__________

(2)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__________

(3)而制度甚精                                      制度________

(4)世传浩一女                                   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甲、乙两段文字中划线语句,通过喻皓的语言探究其“为人”,你会有什么发现呢?请分别将你的探究所得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上述文章之后,有同学建议杭州文物部门为喻皓建一座纪念馆。请你为喻皓撰写一段介绍性文字,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