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关于时间管理的内涵不正确的是()

A.时间管理是指在时间消耗相等的情况下,为提高时间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B.时间管理是对时间进行有效的计划和分配

C.评估时间利用情况、评估管理者浪费时间的情况以及评估个人的最佳工作时间

D.时间管理的核心是效果的提升

E.实施时间计划时应注意:学会"一次性处理"或"即时处理"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时间管理的核心是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论述题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城镇化工作会议,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材料一:在城镇化中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达已到80%。

材料二:城镇化过程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投资,一个城镇人口相当于3个农村人口的消费。城镇化还会刺激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关系。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4分),结合材料二分析推进城镇化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作用。(12分) 

材料三: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保留村庄原始风貌,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意义。(10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