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城镇化工作会议,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材料一:在城镇化中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达已到80%。

材料二:城镇化过程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投资,一个城镇人口相当于3个农村人口的消费。城镇化还会刺激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关系。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4分),结合材料二分析推进城镇化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作用。(12分) 

材料三: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保留村庄原始风貌,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意义。(10分)

答案

(1)A.经济现象:(4分)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总量(GDP)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城镇化率与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2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2分)

B.推进城镇化的积极作用:(12分)①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创造投资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分)②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并成为城镇居民,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3分)③城镇化还会刺激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带动消费结构升级;(3分)④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3分)

(2)(10分)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保护古村落有利于人们感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3分)

②文化只有通过一定物质载体才能存在,乡村是传统文化重要载体,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3分)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2分)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传统村落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2分)

(若学生从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题目分析:

本题第一问要求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材料二分析推进城镇化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作用。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总量(GDP)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城镇化率与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做好本题还要注意看表注。析推进城镇化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作用,其实就是运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来分析城镇化,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创造投资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城镇化有利于调整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做好本题要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与城镇化进行有效联系。

本题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保留村庄原始风貌的文化意义。本题属于意义类的主观题;挖掘材料,从物质层面上,原始村庄属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属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属于文化遗产、从精神层面上,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