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9月30日~10月7日中秋、国庆节长假期间,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424.56万人次,同比增长20.96%;旅游收入17.65亿元,同比增长24.96%。

材料二 受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和景区票价优惠等因素的影响,2012年十一黄金周里,多地景区出现“爆棚”现象,“黄金周”挤成“黄金粥”。观景成了“看人”,名山变成“人山”,游客怨声载道。

(1)结合材料一说明旅游和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学意义何在?

(2)面对景区“爆棚”,作为消费者应如何理性消费?

答案

(1)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旅游作为居民的享受资料消费,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②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拉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③就业乃民生之本,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旅游产品,理智消费。反对盲目从众、追赶潮流或过分标新立异和攀比消费等不健康消费行为。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题目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说明发展旅游业的经济学意义。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来确定答题的思路。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学生可从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方面展开说明;旅游属于享受资料消费,学生可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以及对人民生活的意义等方面展开说明。

(2)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二说明,消费者如何理性消费。本题的切口小,直接考查学生对理性消费的认识。解答本题学生首先可从人们的消费心理说明出现景区“爆棚”的原因;其次,学生可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角度说明怎样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

问答题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