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配伍题 B1型题

患者对医生的问题只能在表面上产生反应,缺乏进一步的联想,该症状为()。
患者认真讲了一番话,但周围的医生们都不理解他要说什么问题,该症状为()。

A.思维被夺取

B.思维被洞悉

C.思维贫乏

D.思维散漫

E.思维迟缓

答案

参考答案:C,D

解析:1.思维散漫是指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谈话无固定的目的指向,结构不严谨,缺乏必要的因果逻辑联系。故选D。2.思维贫乏特点是思维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患者有感"脑子空空"没什么可想的,也没什么可说的。回答问题时异常简短,多为"是"或"否"回答,故选C。

综合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它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新唐书·百官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三省”职权的分配以及唐朝中央机构行政运作的程序。有人认为唐朝中央机构的制度设计为近代西方“三权分立”提供了历史借鉴。你认为二者存在的本质差别是什么(9分)?

(2)据材料二,说明唐太宗控制尚书省的原因及采取的做法(6分)。

(3)据上述材料指出唐代相权的发展趋势(2分)。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