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向3车道的高速公路上行车,车速高于每小时()的车辆应在中间车前上行驶。
A.80Km;
B.90Km;
C.100Km
参考答案:B
患儿男性,9岁,因“周身皮疹伴瘙痒2周”来诊。患者2周前周身起疹,色白,自觉瘙痒。皮疹此起彼愈,全身游走,多在晨起及入夜时发作,遇冷水或受风寒后加重,得暖则轻。经口服抗组胺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等治疗,仍旧反复发作。发作时不伴有腹痛、腹泻以及呼吸不畅等症状。否认发病前有服药史以及既往类似发作史。恶寒畏风,口不渴,纳可,二便调,夜寐欠安。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查体:躯体、四肢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的白色风团,周围有少许红晕,皮肤划痕征阴性。
恶寒明显,可加的药物是()
A.黄芪
B.蜈蚣
C.肉桂
D.白术
E.附子
F.龙骨
G.牡蛎
H.乌梢蛇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年(1922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商业也活跃了起来。
——据瞿秋白1920年12月到1922年12月在苏俄考察的记载
【材料二】 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富兰克林·罗斯福:“你是 * * 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据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1)据材料一,指出苏俄社会状况“改观”的表现。苏俄社会状况的改观与哪一政策的实施相关?(6分)
(2)材料二中记者问罗斯福是否“社会主义者”的原因是什么?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6分)
(3)苏俄和美国的政策调整,对我们今天的改革与建设有何重大启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