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答案

参考答案: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育观察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基本类型:
(1)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这是按观察的情境条件所作的分类,即依据观察者取得观察数据是在自然条件下取得的,还是在人为干预和控制条件下取得的而做的分类。
①自然情境中的观察。自然情境中的观察法是在充分保持观察行为或活动发生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包括自然行为的偶然现象观察和系统的现象观察,通常能收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观察到的行为都是外在的,若不了解更为深层的、内在的过程与原因,容易导致错误推断,且所要观察的行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只能被动等待它们的出现。
②实验室观察。实验室观察也称控制观察,是指在实验室中,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创设特定情境,选取样本较严格地控制无关变量,操纵或改变自变量,准确测量、记录被试的反应。观察活动可以按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且可重复。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这是按观察的方式(是否借助媒介)所做的分类。
①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观察者凭借自己的感官,身临其境进行的观察,它以观察对象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为观察内容。
②间接观察。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直接观察常常受到人自身主客观能力的限制,而间接观察能够突破这种局限,扩展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3)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
这是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而做的分类。
①参与式观察。参与式观察法是指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当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的真实身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其优点是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较深层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但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②非参与式观察。非参与式观察法是指研究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或采取公开的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的观察。它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对象相同的地位上,其结论通常比较客观。但非参与性观察易表面化,不易获得深层次的材料。
(4)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这是按观察的实施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分类。
①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是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观察者严格地界定研究的问题,依照一定的步骤与项目进行观察,同时采用准确的工具进行记录,是观察法中最严格的一种。一般来说,结构式观察能获得大量确切和翔实的观察资料,并可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但缺乏弹性,也比较费时。结构观察的形式主要有行为事件取样观察和时间取样观察等。
②非结构式观察。非结构式观察是相对于结构观察而言的。这种观察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标和方向,或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缺乏明确的观察项目和固定的记录方式。最为典型的非结构式观察就是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日记,即以观察日记的方式,对儿童自然发展进行描述。这种观察方法虽然较灵活,但费时、费力,且获取材料不系统、不完整,也很难排除观察者的主观选择及其带来的影响。

多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