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下面程序的结果是( )。
#include<iostream.h>
class A

int a;
public:
A():a(1)
void showa()cout<<a;

Class B

int a;
public:
B():a(2)
void showa()cout<<a;
);
class C:public A,public B

int a;
public:
C():a(3)
void showa()cout<<a;

void main()

C c;
c.showa();

A.1

B.2

C.3

D.程序有错误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类A,类B,中都有showa()函数,类C继承后再次重写showa()函数就解决了继承的二义性,这时c, showa()函数显示的就是类C中的showa()的值。

问答题

文件WORD1.DOC的内容如下: [文档开始] 赵州桥 在河北省赵县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赵州桥,又叫安济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4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相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文档结束] 文件WORD2.DOC的内容如下: [文档开始]

 

[文档结束]

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2.DOC,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 (1)表格中第1、2行文字水平、垂直居中,其余各行文字中,第1列文字两端能者为对齐、其余各列文字右对齐。 (2)在“合计(万台)”列的相应单元格中,计算并填入左侧四列的合计数量;设置外框线为0.75磅双窄线;最后以原文件名保存文档。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傅岐,字景平,北地灵州人也。岐初为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是时改创北郊坛,初起岐监知缮筑,事毕,除如新令。县民有因斗相殴而死者,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县。岐即命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使过节一日复狱。曹掾固争曰:“古者乃有此,于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主者勿忧。”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民无老小,皆出境拜送,啼号之声,闻于数十里。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

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年冬,豫州刺史贞阳侯萧渊明率众伐彭城,兵败陷魏。二年,渊明遣使还,述魏人欲更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高澄①此意,当复欲继好,不爽前和;边境且得静寇息民,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高澄既新得志,其势非弱,何事须和?此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令侯景②自疑当以贞阳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今若许澄通好,正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新复败退,令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若如愚意,此和宜不可许。”朱异等固执,高祖遂从异议。及遣和使,侯景果有此疑,累启请追使,敕但依违报之。至八月,遂举兵反。十月,入寇京师,请诛朱异。明年二月,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其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望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未遂求和,夷情兽心,必不可信,此和终为贼所诈也。”众并怨怪之。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豊县侯,邑五百户,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举事者定于谋,故万举无遗策,信哉是言也。傅岐识齐氏之伪和,可谓善于谋事,是时若纳岐之议,太清祸乱,固不作也。

(节选自《梁书列传·三十六》)

注]①高澄,东魏丞相。②侯景,初为东魏大将,此时已投靠后梁。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     又一次

B当复欲继好,不爽前和       违背

C“贼举兵为逆,未遂求和       成功

D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豊县侯      不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服阕后,疾废久之      太后盛气而揖之

B累启请追使,敕但依违报之    卿但暂还家    

C常遣岐接对焉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D边境且得静寇息民,于事为便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岐做如新县令时,县里发生凶案,郡守逮捕凶手,严刑逼供,凶手却拒不认罪,于是案件移交如新县,傅岐对凶手宽厚相待,凶手便俯首认罪。

B.傅岐形象俊美,举止得体,知识渊博,善于应付,所以在大同年间,梁与魏国和亲,经常由他接待魏国派来的使臣。

C.当梁答应了魏国的求和之后,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傅岐所料,侯景疑虑梁王会用自己交换贞阳侯,所以多次请求追回使者。

D.侯景叛乱,举兵攻入后梁都城,迫使梁王诛杀了大臣左卫朱异,并于次年二月同梁达成和议,割据了梁江右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