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案件中强制措施的适用正确的是( )

A.甲被人民法院追加为某案件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但他认为自己与该案无关而拒绝出庭,法院两次传票传唤后,对甲采取拘传措施
B.一审基层人民法院在审理李某诉王某财产所有权纠纷案时,对王某采取拘留措施。王某不服向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中级人民法院口头通知撤销了该拘留决定,并于五日后发出决定书
C.赵某是某赡养费案件中负有赡养义务的被告,人民法院对其进行了口头传唤,赵某无理由拒不到庭,人民法院应当对其拘传
D.法院判决李某退还租住的属于王某的房屋,判决生效后李某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王某申请执行。执行人员执行时,李某的表弟张某将执行人员打伤,经院长批准,法院对张某采取15日的拘留并罚款300元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强制措施的适用,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法条的规定。
A选项,《民事诉讼法》第10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民诉意见》第112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的必须到庭的被告,是指负有赡养、抚育、扶养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由此可知,拘传对象是必须到庭的被告。甲是本案中的第三人,不属于拘传的对象范围,法院不能对其拘传,A选项不正确。
B选项,《民诉意见》第122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复议时认为强制措施不当,应当制作决定书,撤销或变更下级人民法院的拘留、罚款决定。情况紧急的,可以在口头通知
后三日内发出决定书。”由此可知,紧急情况下上级法院发出口头通知后,必须要在三日内发出决定书,B选项中口头通知五日后再发出决定书的做法不正确。
C选项,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0条和《民诉意见》第112条的规定,负有赡养义务的赵某是必须到庭的被告,依法可以对其采取拘传措施,但是只有在赵某经两次传唤拒不到庭的情况下才能拘传,C选项中赵某经一次传唤不到庭就对其采取拘传措施的做法不正确。
D选项,《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由此可知,案外人张某将执行人员打伤,可以对其采取拘留或者罚款措施。同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 105条和《民诉意见》第118条的规定可知,罚款、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而且可以合并使用。所以本案中经院长批准后可以对张某一并采取拘留和罚款措施。接下来就要判断拘留的期限和罚款的数额问题。《民事诉讼法》第104条规定:“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一千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本案中对张某拘留15日、罚款300元的做法符合法律规定,D选项正确。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甲】【乙】两篇课文,回答问题。

【甲】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鹐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鹐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下列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惠子梁 欲代子

B.子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住见

C.庄子与惠子游濠梁之上 夫鹓雏发南海

D.梧桐不止 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分别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甲】【乙】两文中的庄子和惠子,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比铰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仔细研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甲】文中庄子不直截了当地阐述自己的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