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4季度,房价增幅高达10.8%,比2005年全年高1.1个百分点,比2005年前3个季度分别高3.1、0.4和0.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价格提高11.1%,增幅比2005年前3个季度分别高3.5、1.0和2.5个百分点;青岛、南京、济南、杭州、沈阳、成都、宁波、上海和重庆增幅达到两位数。房价增长过快的趋势,不仅是2005年房地产健康运行的突出矛盾,也是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继续平稳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房价增长过快加剧产业结构不平衡和能源、资源高消耗及浪费。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和水泥等行业过度扩张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房价增长过快。目前,我国由价格等因素拉动的住宅建设,耗用的钢材占全国钢材用量的20%,钢材消耗比发达国家高10%~20%;水泥用量占全国总量的17.6%,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比发达国家多消耗水泥80公斤。而在房价推动下的房地产粗放式经营方式,是能源、资源高消耗的重要原因。我国住宅建设过程中,耗能占总耗能的20%以上,耗水占城市用水的32%,我国既有城乡住宅建筑总量中节能住宅不足2%。 请回答: (1)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关地租和地价的理论分析我国房价增长这一问题。 (2)分析房价增长过快的影响,并说明政府为解决房地产价格增长过快问题应从哪些方面应对
参考答案:
解析:(1) 房地产价格主要由地价、房屋价格两部分组成。地价就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从数量上看它相当于地租与利息的对比。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城市土地上连续进行投资,必然使地租有提高的趋势。在利率不变的前提下,地价必然随之提高,房地产价格也会相应上涨。因此,房地产价格上涨有其必然性。但是,房地产价格上涨是否合理,还需要结合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是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是否与地价上涨幅度基本一致。如果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远远超过地价上涨幅度,其合理性就应该受到怀疑。二是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是否在群众能够承受的合理范围之内。如果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超出群众能够承受的范围,必然影响其供求关系,甚至导致更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2) 房价增长过快,加剧产业结构不平衡,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增加百姓负担,甚至可能波及社会稳定。 政府应对房价增长过快问题的主要思路包括:一是调节土地和房地产供求关系。科学确定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规模,加强土地使用监管,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引导居民合理的住房消费需求。二是利用经济杠杠引导土地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如通过提高利率(降低地价提高幅度)、完善住房转让环节税收政策等。三是整顿市场秩序,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土地和房地产资源的基础作用。制止囤积土地行为,同时打击一切扰乱房地产市场的行为。完善土地与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土地与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最终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