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考生文件夹下有一个数据库文件“samp2.accdb”,其中存在已经设计好的2个表对象“tEmployee”和“tGroup”。请按以下要求完成设计。

创建一个查询,检索职务为经理的职工的“编号”和“姓名”信息,然后将两列信息合二为一输出(比如,编号为“000011”、姓名为“吴大伟”的数据输出形式为“000011吴大伟”),并命名字段标题为“管理人员”,将查询命名为“qT3”。

答案

参考答案:

步骤1:在设计视图中新建查询,在“显示表”对话框中添加表“tEmployee”,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步骤2:添加新字段“管理人员:[编号]+[姓名]”,双击添加“职务”字段。

步骤3:在“职务”字段“条件”行输入“经理”,取消“职务”字段的显示,如图所示。单击快速访问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将查询另存为“qT3”,关闭设计视图。

解析:

创建“qT2”时,要正确设置聘期大于5年的格式;创建“qT3”时要注意添加“管理人员”字段。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电影史上最初把声音带入电影的是美国人。1927年10月6日,由华纳兄弟公司拍摄并放映的一部音乐故事片《爵士歌手》,标志着有声电影的诞生。电影是科学技术的产物,它经历了几个世纪、几代人的科学发明和不懈追求,最终获得了“活动照相”的成功。声音也是一样,19世纪,各种形式的声音传播工具已经出现,在爱迪生的“实验室”中,狄克逊在发明“电影视镜”的同时,就具有了声画同步的意识,他设计出了“留声视镜”。与此同时,美国、苏联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发明家们也一直在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因此,可以说声画同步的观念几乎与电影艺术同时诞生,同电影艺术的历史一样长,甚至有人曾认为,电影根本就不存在着无声时期。持这种观点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根据,在默片放映时,人们往往要在银幕的一旁为影片进行伴奏,开始用巴赫、贝多芬等一些现成的音乐,后来还有专门为影片创作的乐曲。不过,若以此为依据认为电影根本就不存在默片时期,也未免过于牵强了。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看到默片时期的电影艺术家们对于声画同步观念的追求。在电影艺术中,所谓声音的出现,指的则是自然音响和对白的出现(除胶片光学声带和播放扬声器等工艺学方面的问题之外)。而《爵士歌手》在这方面并非是一部真正有声片。它只有几句话和几段歌词,然而却受到观众们的热情欢迎。影片在发行上的成功不仅使得当时濒于破产的华纳兄弟公司赚得了起死回生的利润,而且促使美国所有的电影制片厂在两年之内都改为拍摄有声片,美国的电影观众也从1927年的6000万,猛增到1929年的11000万。电影的无声时代就此宣告结束。通过这段材料,你是如何认识由于科技发展而带来的影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题

(15 分)

苯乙酸铜是合成优良催化剂、传感材料——纳米氧化铜的重要前驱体之一。下面是它的一种实验室合成路线:

制备苯乙酸的装置示意图如下(加热和夹持装置等略):

已知:苯乙酸的熔点为76.5 ℃,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

回答下列问题:

(1)在250 mL三口瓶a中加入70 mL70%硫酸。配制此硫酸时,加入蒸馏水与浓硫酸的先后顺序是

                          

(2)将a中的溶液加热至100 ℃,缓缓滴加40 g苯乙腈到硫酸溶液中,然后升温至130 ℃继续反应。在装置中,仪器b的作用是                     ;仪器c的名称是              ,其作用是                                           

反应结束后加适量冷水,再分离出苯乙酸粗品。加人冷水的目的是            。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分离苯乙酸粗品的是                (填标号)。

A.分液漏斗

B.漏斗

C.烧杯

D.直形冷凝管E.玻璃棒(3)提纯粗苯乙酸的方法是             ,最终得到44 g纯品,则苯乙酸的产率是        

(4)用CuCl2    • 2H2O和NaOH溶液制备适量Cu(OH)2沉淀,并多次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判断沉淀洗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5)将苯乙酸加人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加入Cu(OH)2搅拌30min,过滤,滤液静置一段时间,析出苯乙酸铜晶体,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