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分析下面的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600字左右。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场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面对用人单位“需要×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的“苛刻”要求,学子们只能望“经验”兴叹。
尽管用人单位的这种要求似乎不近情理,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社会人才观的转变。为了改变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的尴尬与艰难,某咨询公司建议: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注意用人单位的任职资格要求,提前做好准备。
该公司在其建议书中这样写道: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正如培根所说“在学问上过分用功是偷懒”。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专业课,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参加一些经验交流会,以此积累实践经验,弥补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不足;应参加一些有特色的技能培训班的学习,掌握某些专项操作技能,突破“只会纸上谈兵”的局限,显示出能够承担各种操作工作的实力;应尽可能多地参加由权威部门举办的专业任职资格考试,获取合格证书,提供知识已经转化为能力的有效证明。
目前,拥有多个证书的毕业生比只拥有毕业证、学位证的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青睐的事实,也证明了该公司的建议是有道理的。
(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上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答案

参考答案:文章至少存在以下一些逻辑问题:
(1)任职资格证书并不等同于实际能力。
(2)用人单位需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招聘要求和到高校招应届毕业生的目的是有违招聘初衷的,这样的招聘会不应针对在校大学生,该公司的建议缺乏基础。
(3)“在学问上过分用功是偷懒”这一前提也不适合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学问上的偷懒是要不得的行为。
(4)材料中对“实际工作经验”的概念认识不清楚,参加一些经验交流会并不能达到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这一目的。
(5)参加技能培训班、掌握某专项操作技能这一断定也不必然得出能承担各种操作工作的实力这一结果。是否能突破“纸上谈兵”的不足并无事实根据。获得合格证书和已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之间也缺乏事实支持。
(6)高校招聘会的场景只是反映了部分单位的用人观,并不能以此来断定社会人才观的转变,该公司就此提出的建议是缺乏基础的,不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