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2003年,某省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种子赔偿纠纷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在赔偿额度计算问题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该省人大制定的《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规定了不同原则。为此原被告双方争议激烈。法官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规定支持了原告主张,并在判决书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后,地方性法规中与其相抵触的内容自然无效。”判决作出后,该省人大认为该法官的判决是在对地方性法规的合法性进行司法审查,超出了法院的职能,是越权的违法行为。也有人认为,全国性法律所作的是一般规定,地方性法规是个别性规定,应按“特殊优于一般的原则”确定法律规范的效力。请运用所学法理学知识分析此案。

答案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这是法律规范效力的一般原则。当下位法的规定与上位法冲突时,应当适用上位法的规定。因此,法院适用法律是正确的。(4分) (2)“特殊优于一般”的原则,仅限于同一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与该省的《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是由不同等级和地位的国家机关制定的,因此不能适用“特殊优于一般”的原则,而应按“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处理。(3分) (3)我国现行宪法并未赋予人民法院对地方性法规进行司法审查并裁定其是:否违反法律的权力,因此,法官在判决书中直接宣告该地方性法规部分内容违法并无效的做法不适当。(3分)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只有文明不断发展,人类才可能有对真的探索、善的追求、美的创造.反过来说,只有在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中,人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基本需要,实现自身全面发展.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种族的人类群体概莫能外.从这一角度说,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必然面临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重重矛盾,由此来看,文明就是人类在克服这些矛盾的努力中所达到的历史进度.我们说“资本主义时代的文明程度高于封建时代的文明程度",既意味着其物质生产能力高于封建时代,也意味着其社会组织形式较之封建时代更能焕发人类群体改造世界的总体能力,还意味着它的精神产品及其享受形式比封建时代更加丰富多彩.从这一意义上讲,所谓文明尺度,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综合尺度.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调节自身情感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由于人类文明是由不同民族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特征、风格和样式.我们知道,考古学家对“文化”一词的经典使用方式,就是从不同地域的出土文物在建筑、工具、器皿的风格和样式上入手的.由于旧石器时代不同地域出土的器物中尚无风格和样式的差别,因而“文化”一词只有在新石器时代后才被使用,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如龙山文化的发现即由一片黑陶引起,由于这种黑陶与仰韶文化的彩陶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样式,从而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重视.不仅龙山黑陶不同于仰韶彩陶,而且良渚玉器不同于大汶口石器,红山陶俑不同于马家窑人像,正是这种风格和样式的千差万别,才使得同一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文明表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华夏文明如此,整个人类文明更是如此.若就这些不同风格、样式、特征的文化产品对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对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及历史水准而言,这些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是有高低之分的.但就这些风格、样式、特征与其所属的民族、地域、时代之间的关系而论,文化本身并无贵贱之别.譬如穿衣,能否取暖,是否舒适,可否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其间有着文明的问题;至于穿西服还是和服,穿旗袍还是超短裙,其问又有着文化的问题;在前一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衣衫褴褛是不文明的表现;在后一种意义上,我们却不能说穿中山装是没有文化的标志.

以下对“文明尺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文明尺度可以用来衡量、判断某一时代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达到的历史进度

B.文明尺度是一种综合尺度,一方面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综合,另一方面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综合

C.从文明尺度的意义上讲,资本主义时代改造客观世界时所利用的科学、技术手段远远高于此前的所有时代

D.文明尺度的构成是多元的,其中包括物质生产能力、社会组织形式、精神产品及其享受形式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