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比较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和情感教学理论的异同。

答案

参考答案: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①理论基础
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以人的外显行为为研究对象是该学派的重要特点。桑代克是这一学派早期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著名的“尝试一错误”理论,他提出了学习的两条主要定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他重点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认为,人的行为不仅受环境的制约,也受强化作用的影响。他将行为后果对行为本身的影响称为强化,认为强化比练习本身更重要。
②基本观点
根据行为主义原理,教学就是要给学生提供特定的刺激,以引起学生产生所需要的反应,形成恰当的行为。行为主义主张教学目标行为化,要求教学目标越具体越好,主张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陈述教学目标。
20世纪50年代初,布卢姆等人开始教育目标分类研究,而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认知领域的研究。根据教学测量的要求,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其中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每一层次又分为若干亚层,并进行了明确界定。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学生信息加工的要求也不相同。
斯金纳非常强调强化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对学生的行为做出系统安排,设计一套强化程序,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③教学实践
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原理和强化理论设计了程序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最初是利用教学机器进行,后发展为书面的文字教材在计算机上应用。
教学过程:根据斯金纳的系统强化理论,行为主义主张形成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包括五个阶段:
1)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2)评估行为;3)安排相倚关系;4)实施方案;5)评价方案。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给人们很大的启示,它引起人们对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编排、教学中的强化以及教学如何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但它所存在的局限性同样受到人们的批评,主要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形式下,实质上是由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教材控制了学生思维。此外,将教学内容分割成小步子,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总体把握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2)认知教学理论
①理论基础
认知教学理论建立在格式塔学习理论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顿悟是人对事物之间关系的基本认识和感受;学习的过程是在理解和成熟的水平上分化和改组自己的心理环境,从而不断获得和改造顿悟,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结构的改变是通过分析、概括和重新组合来实现的。它们重视智力与学习的关系。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而同化、顺应是认知发展的机能。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有四个主要因素: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并进而提出著名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布鲁纳在继承和发展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学生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动作表征阶段、映象表征阶段和符号表征阶段。强调学生的动机对学习过程的作用、直觉思维对发现过程的意义。
②基本观点
当今认知教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等人。
布鲁纳的教学理论是以儿童的智力发展为中心构建的。他强调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认为教育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理智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依赖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形和无形的接触”。他在研究学生的本质、知识的本质和知识获得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的四条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强化原则。
认知教学理论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是奥苏伯尔,他以提倡有意义学习而著名。他将人类的学习区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两大类。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关于教学内容的组织,奥苏伯尔提出了两条原则:逐步分化原则和综合贯通原则。
③教学实践
布鲁纳在教学实践中提倡发现教学模式。他希望通过发现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探究能力,形成可迁移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创造态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和洞察力。由四个阶段构成:提出概念;提出假设;形成概念;运用概念。
在发现教学模式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的,要求学习者运用探究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知识的结构,找到问题的答案或得出结论。
(3)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①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教学也叫情感教学,是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以人为中心”是罗杰斯思想的集中体现。对学习的关注重点是学生学习的条件、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②基本观点
罗杰斯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需要,“自我实现”是指人的创造能力以及与此息息相关的应变能力的形成。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成为拥有理想“自我”的人,“自我”得到充分实现的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促进者”。教学中,教什么,怎样教,教多少,如何评价教学效果等等,不是由教师决定的,而是由学生或学生的经验、意向、兴趣等决定的。教学由“促进者”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促进者”提供各种学习资源,让学生单独或者与其他学生共同完成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促进者”还要为学生提供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气氛,在这种气氛中,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安全感”,师生之间彼此信任,相互理解。
③教学实践
基于罗杰斯的教学理论,并将运用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方法移植到教学实践中,从而形成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该模式由五个活动阶段组成:确定帮助的情景;探索发现问题;发展洞察力;计划与决定;整合。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强调某一情景中的情感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因而它是通过情感领域而不是纯粹的智力手段实现整合的。
总之,三种教学理论同样重视了学生的本人情况,以人为本。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认知教学理论都认识到了强化的作用,人本主义教学理论重视人的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不过他们都是从人的一个方面来对待教学的,并没有从综合的方面结合来看。因此,各有优缺点。

单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