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就是中国的政治制度必须是自根自生,就算是从国外引进进来,也要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才能够成功。符合此说法是辛亥革命。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所领导的运动,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并不能提出新的理论主张,也没有新的阶级的领导,最后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之下,失败了。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这场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这只是器物方面的学习,没有涉及制度。1915年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没涉及到政治的改革。所以答案选C,而不选A、B、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评价

填空题

(14分)研究CO2的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⑴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 CO2(g)+H2(g)CO(g)+H2O(g)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①该反应正向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2)不变

C.υ(H2)=υ(H2O)

D.c(CO2)=c(CO)③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若缩小容器的体积,该反应平衡      移动。(选填“正向”、“逆向”或“不”)

⑵工业上合成甲醇可在密闭容器中采用如下反应进行:

CO2(g) +3H2(g)  CH3OH(g) +H2O(g)   △H=-49.0 kJ·mol-1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②某实验将1molCO2和3molH2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两种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只有一种条件不同)。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曲线I、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       K(选填“>”、“=”或“<”)。

③一定温度下,在容积2L且固定的两个密闭容器中,按如下方式加入反应物,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容 器
反应物投入量1molCO2、3molH2a molCO2、b molH2

c molCH3OH(g)、c molH2O(g)

经测定甲容器经过5min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50%,甲容器中该反应在5min内的平均速率υ(H2)=              mol·L-1·min-1

要使平衡后乙容器与甲容器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为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