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连江县山仔水库所在的敖江是福州市区的第二水源。近年来,由于受上游污染物排放影响,敖江总氮、总磷等略有超标。鱼儿离不开水,但鱼儿能否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呢?2009年4月福州市环保局尝试着向该水库投入以藻类等浮游生物为食的50万尾鲶鱼、草鱼等鱼苗,经检测大约去除了水库内l5吨氮和2.5吨磷。此后,福州市已先后6次向山仔水库放养生态鱼苗500多万尾,水库内已经初步形成藻类消化氮、磷等物质,鱼吃藻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冬季水库水能见度可达1.5米。

这一思维方法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

参考答案:

从水对鱼的重要性想到鱼改善水的作用,体现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从藻类能消化氮、磷,转化为投放以藻类为实物的鱼类,体现对事物已有的因果关系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解析:

本题是承接上一问而来,需要在得出上题正确答案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知识限定就是上题的答案,即逆向思维,题目类型体现类。此类题目需要对材料信息进行一一解读,对应相应理论,进行相关语言的组织,具体即从水对鱼的重要性想到鱼改善水的作用,体现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从藻类能消化氮、磷,转化为投放以藻类为实物的鱼类,体现对事物已有的因果关系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