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工程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了中标单位并签订合同。
(1) 该工程合同条款中部分规定如下:
1) 由于设计未完成,承包范围内待实施的工程虽然性质明确,但工程量还难以确定,双方商定拟采用总价合同形式签订施工合同,以减少双方的风险。
2) 施工单位按建设单位代表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施工单位不承担因此引起的工期延误和费用增加的责任。
3) 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提供场地的工程地质和地下主要管网线路资料,供施工单位参考使用。
4) 施工单位不能将工程转包,但允许分包,也允许分包单位将分包的工程再次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
(2) 在施工招标文件中,按工期定额计算,该工程工期为573天。但在施工合同中,双方约定:开工日期为2006年12月15日,竣工日期为2008年7月25日,日历天数为586天。
(3) 在工程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下列情况:
1) 工程进行到第6个月时,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出通知,指令压缩国家基建投资,要求某些建设项目暂停施工。该工程项目属于指令停工下马项目,因此,业主向承包商提出暂时中止合同实施的通知。承包商按要求暂停施工。
2) 复工后在工程后期,工地遭遇当地百年罕见的台风的袭击,工程被迫暂停施工,部分已完工程受损,现场场地遭到破坏,最终使工期拖延了2个月。
问题:

本工程的合同工期应为多少天为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本工程的合同工期应为586天。 原因:根据施工合同文件的解释顺序,协议条款应先于招标文件来解释施工中的矛盾。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小题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能也(游水)其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清楚)士大夫之(类)

C.而学于师(以……为耻)而江河(横渡)

D.吾尝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许多人)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人欲人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绝江河小学大遗

C.授之书而习句读者今智乃反不能及

D.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师小题3:找出与其它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C.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题4: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小题5:翻译(共9分)

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3分)

⑵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分)

⑶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3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