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主、法制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世纪的思想家黄宗羲和洛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启蒙思想家)对于君主和法治有过以下论述: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所以“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

——《明夷待访录·原君》

“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明夷待访录·原法》

材料二:

洛克认为“国王和暴君之间的区别只在于这一点上:国王以法律为他的权力的范围,以公众的福利为他的政府的目的,而暴君则使一切都服从于他自己的意志和欲望。”

——《政府论》

材料三:

1871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联邦制政体。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是一个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城市”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帝国法律高于各邦法律;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帝国皇帝为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兼任联邦议会 * * ,只对皇帝负责。宪法还规定:每个德国人都有服兵役的义务,自年满20岁至28岁前应在常备军中服役7年。

材料四: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人民为了建立和维护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

简要指出从筹备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的期间,我国在民主制度和法制建设方面的重大成就。

答案

参考答案:

建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颁布了《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迪迪·艾伦年轻时到一家电影公司打工,跟着知名电影剪辑师罗伯特·怀斯学习。她在给电影《江湖浪子》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在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时,第一个镜头中的声音竟然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去,并且长达三秒钟,导致的结局:主人公驾驶汽车逐渐远去,镜头随之切换到达的目的地场景,而这时依旧可以听见第一个镜头中的汽车声!罗伯特·怀斯非常生气,他把这段影片往艾伦面前一扔说:“把你所犯的错误剪掉!”艾伦沮丧极了,正在她准备剪去自己所犯的那个“错误”时,她忽然看见窗台上的一个小盆景,那是一株地荐,她曾经生长在艾伦家的园子里。只是别的地荐都能长出又甜又红的果实,唯独这株地荐不会结果,可它虽然不会结果,却能开出特别鲜红的花朵!所以艾伦把它移植到了这里,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如果说不会结果是一种“错误”,但就在这种错误中,它却开出了最美丽的花!想到这里,艾伦坪然心动,她开始重新审视起那段影片,猛然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朵最美丽的地荐花!按照传统的技法,在镜头切换的同时声音也随之戛然而止,艾伦却把声音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而这不仅能巧妙揉合由镜头切换而产生的断裂感,还能更加有序地连贯电影节奏!艾伦由此想到,有些时候,把第二个镜头中的声音提前一点出现在第一个镜头的结尾处,也是一种能巧妙显示电影节奏的手法。于是,她把这种“错位剪辑”用到了这部影片的每一个切换的镜头中。影片上映后,这种剪辑效果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并引起了电影同行的关注和沿用,一场电影剪辑艺术的革新悄悄开始了!当86岁高龄的艾伦病逝后,人们对艾伦的人生态度和对电影的贡献作了这样的总结:“她深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即便是一株无法结出果实的地荐,也不要轻易扔掉,因为它可能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上述材料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有何方法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