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时规定了“三互法”:“婚姻之家的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于第三州有亲属关系亦不能交互为官。”即在选任官吏时,凡婚姻之家和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把其作为澄清吏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推行。唐宋时期,回避制度既继承汉代的做法又有所创新和发展,要求地方官避本籍;中央高官避亲属;中央要官子弟不得任监、谏官职;亲戚避同属联事,即有亲戚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个部门任职。到了宋代,回避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定:执政大臣子弟亲属回避要职;也不得担任谏、监察官。明清时,对本籍和邻籍的回避更为具体严格,回避制趋于完善。——《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现代民主政治》

材料二:

美国每四年政府换届时,都有3000~5000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易职,这些一般是随政务官进出的官员。易职的方式如1970年的《政府间人员法》所规定的,主要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人员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为期一年或一年以上。在1976年,约有1500名联邦官员被派到全国各地,担任州及地方政府的职务。州和地方政府也派同等数量的人员到联邦政府工作。——《民主政治与回避制度并不矛盾》

材料三:

英国1918年《国民参政法》要求拥有被选举权的条件是“6个月以上”的居住期限,到1928年降低到3个月。美国也要求参议员、众议员及州长等官员必须在选举时是其选出州的居民。这就不仅要求全力的合法性缘自本土,更要求地方首脑出自本土,因此,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在地方治理中摒弃了政务官的地区任职回避。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有哪些社会条件使“土官任职”发挥其功效而不违背民主政治的精神?——《政治科学》(2009年第7期)

材料三中的“回避”与材料一的“回避”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

答案

参考答案:

不同:中国古代强调地方官员的本籍回避,不得在本籍为官;而现代西方国家要求地方官员必须是本地居民。

被推崇的原因:“土官”更了解当地情况,赢得了当地的支持,提供优质服务。

解析:材料三表明,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主要是本籍回避,不能在本籍为官,而英国等西方国家与此不同,强调本地为官的重要性。本地为官得到推崇的原因在于能够更好的熟悉本地事务。

选择题
问答题

按照题目要求打开相应的命令,完成下面的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注意:下面出现的所有文件都必须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文档开始]
燥声的危害
燥声是任何一种人都不需要的声音,不论是音乐,还是机器发出来的声音,只要令人生厌,对人们形成干扰,它们就被称为燥声。一般将60分贝作为令人烦恼的音量界限,超过60分贝就会对人体产生种种危害。
强烈的燥声会引起听觉器官的损伤。当你刚从机器轰鸣的厂房出来时,可能会感到耳朵听不清声音了,必须过一会儿才能恢复正常,这便是燥声性耳聋。如果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会使听力显著下降。
燥声会严重干扰中枢神经正常功能,使人神经衰弱、消化不良,以致恶心、呕吐、头痛,它是现代文明病的一大根源。
燥声还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使人不易入睡,容易惊醒,产生各种不愉快的感觉,对脑力劳动者和病人的影响就更大了。
[文档结束]
1.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DA3_01.doc,插入文档WTA3_01.doc,将文中所有错词“燥声”替换为“噪声”。存储为文档WDA3_01.doc。
2.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DA3_02.doc,复制文档WDA3_01.doc,将标题段文字“噪声的危害”设置为三号红色黑体,居中,加蓝色底纹。存储为文档WDA3_02.doc。
3.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DA3_03.doc,复制文档WDA3_02.doc的内容。将正文文字(“噪声是任何一种……影响就更大了”)设置为小四号、宋体,将第三段(“噪声会严重干扰……的一大根源”)移至第二段(“强烈的噪声……听力显著下降”)之前。各段落首行缩进0.9厘米,设置标题段的段后间距为15磅。存储为文档WDA3_03.doc。
4.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DA3_04.doc,插入文档WTA3_02.doc,将文档中提供的除标题段文字外的表格数据转换成5行4列的表格,设置列宽3厘米,行高自动设置,表格中的文字设置为五号黑体、第1行和第1列的文字居中,其他各单元格中的数字右对齐。存储为文档WDA3_04.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