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A市有一著名风景名胜,为拉动旅游项目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D国某公司投巨资建设了一家以经营休闲体育为主的会员制俱乐部。由于项目新颖、刺激,吸引了大量游客,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为A市增加了大量财政收入。但是,该俱乐部建在自然景观的必经之路上,许多来观赏自然景观的游客不是被俱乐部拒之门外,就是被收高额门票,致使游客意见很大,成为游客投诉的热点。针对这一问题,A市市政府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办法。旅游部门强调:“自然景观产权归属政府,应面向该问题广大游客,即使收费也不该由俱乐部收费,应由地方政府收费”。规划部门提出:“该俱乐部是在建立风景名胜区之前建设的,填补了国内空白,如果另辟新路线,将直接影响我市的财政收入。”该俱乐部则提出:“当初在这里投巨资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本来是不对外的,但由于建设起点高,吸引了大量游客。如果你们既不让我们收费,又要另辟新路线,我们只有撤资了”。

假如你是A市市长:你如何认识这个问题?

答案

参考答案:

认识方面:

①这是历史遗留问题。

②自然景观归国家所有(而不是归市政府所有)。

③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破坏风景区资源。

④开发建设旅游项目必须以保护自然旅游资源为前提。

⑤应由物价部门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由行政机关收费。

解答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18分)

麻石老巷豆花香

张晓惠

①九曲十八弯,步步青石板。这麻石老巷啊,倒真个是小桥流水秦砖汉瓦名不虚传。出得巷口,对面的墙边,偌大的遮阳伞下,一矮个中年汉子一豆腐花挑子还有一方窄长的木桌,静静地守候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

②来一碗吧。好咧!只见得他麻利爽落地揭开挑子的木盖,用滚烫的豆花汤烫了碗,老抽、香菜、红胡椒,麻油、味精、细密密的绿蒜茸,一勺子又一勺子,奶白的豆花滑进了碗中,也就是瞬间的功夫,三碗香气四溢、红绿相间的豆花展示在眼前的木质小条桌上。想起儿时,五分钱一碗的豆花美滋滋的童年享受。抬头,接住卖豆花的笑意微微,那汉子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吃,像是看着自家的孩子。

③豆花好卖吗?汉子一脸的笑意:好卖,都卖了三四十年了!抬头细打量,矮矮的个头,款式陈旧的皮衣,红黑的面庞。汉子笑了:我今年七十啦!赶忙站起:老师傅贵姓?坐坐坐,敝姓王。一天有多大的利润?四五十元吧。

④这豆花啊,成本小,南来北往的人多,好卖。早晨,排着队等呢。你们看过电视上我的豆花挑子吗?放过的。你们是来看百年的红山茶还是寻千年的绿古槐?它们可比我岁数大多了。我的豆花摊子小,但来过多少名人呢。邓 * * 的大女儿邓林,来吃过我的豆花,她是回家乡的,她应该回来看看的,她在我们这插过队的嘛!还有那位82岁的台湾商人,有钱人哪,省里多少大官陪着,喏,也是坐在你的位置上,对,就在这方小桌上喝的豆花。

⑤你们说五分钱一碗?那是毛 * * 年代的事儿了,一家子,就靠我卖豆花才养大了两个姑娘一个儿子。现在,儿女都有钱啊,大姑娘包了150亩水田,养的蟹啊,鱼啊,想吃就拿点来,每年腌鱼吃到菜花黄啊。儿子在工厂,小姑娘家有个门市呢。孩子们有钱我日子也好过啊。你们说七十岁了还不歇歇?还真是歇不下来呢。我这豆花好吃吧?我家不做豆腐,浆水只做豆花那才是真好吃。你们不懂吧?辛苦?不辛苦。从前是石磨,寒来暑往,夜里两点钟就要起来磨豆浆,现在是电磨嘛,快啊,早晨五点钟起来就行了。七点钟,太阳升起来了,我就在这儿了;晚上,星星升起来了,我才回家。哎,在这儿几十年了,这条老街路口拆了建,建了拆,不变的,就是一粮站一医院一饭店,还有啊,就是我和这豆花挑子了!这白墙黑瓦青石板都认识我,我也认识它们呢!

⑥老人笑微微地,说着笑着,笑着说着。老人真的不见老,个儿不高腰背挺直,头发黑乌乌的,满面红光,笑的时候眼角才有一点点溢满了知足的笑纹。

⑦一碗豆花余味无穷,再来一碗!好咧!瞬间,红绿相间、香气四溢的豆花,白生生幼滑滑地又绽放在青瓷大花碗,绽放在我们眼前

(选自《扬子晚报》)

小题1:.本文在行文结构、情节安排上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请概括回答。(4分)

小题2:.从第4段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这表现了汉子怎样的心理?(4分)

小题3:.你怎样理解第5段划线句中的“辛苦”与“不辛苦”?(6分)

小题4:.第2段和第7段的划线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请就其内容和表达效果作具体分析。(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