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已知抛物线y=kx2+(k-2)x-2(其中k>0).
(1)求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及顶点的坐标(可以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
(2)若记该抛物线顶点的坐标为P(m,n),直接写出|n|的最小值;
(3)将该抛物线先向右平移
1
2
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
1
k
个单位长度,随着k的变化,平移后的抛物线的顶点都在某个新函数的图象上,求新函数的解析式(不要求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答案

(1)当y=0时,kx2+(k-2)x-2=0,

即(kx-2)(x+1)=0,

解得x1=

2
k
,x2=-1,

∴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2
k
,0)与(-1,0),

-

b
2a
=-
k-2
2k
=
1
k
-
1
2

4ac-b2
4a
=
4k×(-2)-(k-2)2
4k
=-
(k+2)2
4k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

1
k
-
1
2
,-
(k+2)2
4k
);

(2)根据(1),|n|=|-

(k+2)2
4k
|=
(k+2)2
4k
=
k2+4k+4
4k
=
k
4
+
1
k
+1≥2
k
4
×
1
k
+1=1+1=2,

当且仅当

k
4
=
1
k
,即k=2时取等号,

∴当k=2时,|n|的最小值是2;

(3)

1
k
-
1
2
+
1
2
=
1
k

-

(k+2)2
4k
+
1
k
=
-k2-4k-4+4
4k
=
-k2-4k
4k
=-
1
4
k-1,

设平移后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x,y),

x=
1
k
y=-
1
4
k-1

消掉字母k得,y=-

1
4x
-1,

∴新函数的解析式为y=-

1
4x
-1.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01年,伊丽莎白一世在前人有关济贫规定的基础上,制定颁布了英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济贫法——《伊丽莎白济贫法》,又称旧济贫法。它规定,以教区为济贫的基本单位,将贫困者划分为三类,一类是无工作能力的老病残障者,一类是失去依靠的,最后一类是有劳动能力者,对于这一类不予救济,强制其做工自给。救济资金的来源分为济贫税、自愿捐款以及罚款三项。作为旧济贫法的补充,1662年颁布《住所法》,它规定,穷人只有在他的出生地才有可能得到救助,凡变更居住的的人,只要新居住地的管理人员认为其有可能成为救济对象,即可以将其驱除出境,送回其法定住所所在地的教区。

材料二: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它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建立有三个合适的人组成的“英格兰和威尔士济贫法委员会”。同时还规定,地方济贫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管理员不再是无薪俸的义务工作者,而由纳税人选举产生,领取工资。有人这样描述济贫院的基本情况:所内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政府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减少受救济的人口和济贫的支出。

材料三:过去政府保证的基本 * * 是说,你可以自由地去争取你自己的幸福,至于争取得来,争取不来,政府管不了了,竞争的结果是,你失败了、你破产了、你没饭了,这些不是政府要管的事情。现在把政府的职能转变过来了,在经济上的保障,就是说,不饿死人也是政府的职能了,这个最低的保障就是,无匮乏的自由变成了基本的 * * 。这一点,我觉得在美国的观念上是一个很大的革命。

——资中筠谈罗斯福新政“大国崛起解说词”

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济贫法对接受救济的人做了哪些规定,这一法律的颁布有什么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