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张某向其女友王某提出要绑架某工厂财务科主任李甲15岁的儿子李乙作为人质,勒索钱财,王某表示同意。第二天,张某、王某一起又找到小学同学赵某,让其参与绑架人质一事,赵某也表示同意。由于赵某未按约定时间去找张某,于是,张某又找到其同乡吴某共谋绑架李乙。次日晚上6点左右,张某携带作案工具,开货车搭载着吴某到李乙就读的学校附近,等候李乙出来。当李乙下课走到学校门口时,吴某把李乙骗到张某等候的地方,张某即持刀威胁李乙不准喊叫,然后二人把李乙按倒在地,用绳子捆住李乙的双手,用湿毛巾把李乙的嘴捂住,吴某用上衣把李乙的眼睛蒙住,然后两人一起把李乙带到一家宾馆,由吴某看守。张某则来到工厂,把事先写好的索要6万元人民币的恐吓信交给李甲所在财务科的一名工作人员。此后,张某和吴某一起把李乙带到吴某的住处,两人轮流看守李乙,没有对李乙实施虐待、殴打、侮辱等行为。当天晚上10点左右,李乙的母亲按照信件指定的时问和地点,把6万元人民币交给张某。张某携款到自己开办的商店里,对在此等候的王某说:“款我取来了。”三人清点钱数后,张某从6万元中取出8千元送到吴某家,对吴某谎称只勒索到2万元。当天晚上12点左右,张某、吴某把李乙放出来。作案后,张某将作案经过告诉了王某、赵某。王某把剩余的赃款带回家中帮张某隐藏。
问:张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还是绑架罪请说明原因。

答案

参考答案: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或绑架他人作为人质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麻醉或其他方法劫持或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儿的行为。在本案中,张某以向李乙的父亲勒索财物为目的,在主观上符合绑架罪的主观构成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麻醉或其他方法劫持他人的行为。暴力是指直接对身体实施打击和强制;胁迫是指以不顺从就实施暴力相威胁,对受害人实行精神强制,使其恐惧不敢反抗的行为。张某使用暴力手段将李乙劫持,符合绑架罪的客观构成要件。绑架罪勒索财物行为的指向对象为被绑架人以外的第三人,即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人,而不可能是被绑架人;绑架罪由于是将被绑架人作为人质向第三人索取财物,因此获取财物的时间不可能是绑架行为实施的当时,也一般不可能是当场获取财物。抢劫罪只能是当场及在暴力、胁迫行为实施的当时劫取财物。张某使用暴力并不是意图当场向李乙索取财物,而是向其父亲李甲索取财物。因此,就张某的行为来看,应该定绑架罪而不是抢劫罪。

解析:[考点] 绑架罪、抢劫罪

多项选择题


199×年×月×日14时50分,某县磷肥厂新建4号500t硫酸罐发生爆炸事故,罐顶盖飞出砸死3人。
事故当日下午,该厂3名机械维修工人,利用乙炔割炬在硫酸罐底部开孔放水,准备接出第二根硫酸罐管道,当焊割工刚把割炬点着火的瞬间,硫酸罐突然发生爆炸,一声巨响,约2t重的罐顶盖飞出70.4m,磷肥车间3名装运工听到巨响立即从房内冲出房外场地时,被炸飞的硫酸罐顶盖从空中落下,当场砸死2人,另1人身负重伤,在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10万元,30m范围内厂房、电气线路被炸毁,全厂被迫停产整顿。
事故原因分析如下:
该事故在既未经批准动火,也未查明能否动火的情况下,车间主任张某违反硫酸罐制作方案,指挥机械维修工人擅自将新建的4号硫酸罐的一根出酸管道(设计为二道出酸管)与总出酸管道联接,导致(92%~93%)浓硫酸进入4号硫酸罐内,遇水(罐内因试漏水未放尽)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与铁反应产生大量的氢气和热量,突遇明火发生爆炸。
根据以上情形回答下列问题,1~4题为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5~7题为多选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从业人员享有的安全生产保障权利主要包括:( )。

A.有获得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

B.有对违章指挥的拒绝权

C.有采取紧急避险措施的权利

D.有对安全生产问题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

E.有获得及时抢救和医疗救治并获得工伤保险赔付的权利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