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结构。

答案

参考答案: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是教育科学研究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指用事实说明问题的研究成果;二是用深刻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的研究成果;三是前两类的综合,但综合中又有所侧重。具体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教育调查报告
一般而言,调查报告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一般由题目、前言、正文、总结及附录五部分组成:
①题目。题目用一句话点题,反映主要研究问题。可加副标题,副标题是对主标题的补充,用来说明在什么范围内基于什么问题的调查。
②前言。调查报告前言必须开宗明义地交待清楚调查目的、意义、任务和方法。
③正文。正文部分即调查内容,通过叙述、调查图表、统计数字及有关文献资料,用纲目、项或篇、章、节的形式把主体内容有条理地、准确地揭示出来。
④结论和建议。该部分在对整个调查内容进行总体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提出新的见解、新的理论和参考意见。
⑤附录。必要时要把调查工具或部分原始材料附在报告后面。附录包括:各种调查表格、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
(2)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实验研究报告是对整个教育实验研究的全面总结。通过阅读实验报告,使人们对该实验有全面系统了解,为评判、接受或应用这一实验研究成果提供依据。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题目。题目是研究报告的主题思想,必须能准确、清楚地呈现出研究的主要问题。
②前言。前言也称引言、导语,是研究报告的正文开头部分。前言部分应提纲挈领地显示该项研究的直接目的、针对性,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价值以及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所处的学术地位。文字要简洁明了,字数不宜太多,表述要具体清楚。
③方法。该部分要阐明实验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同时,也便于人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加以评价鉴定。
④结果。这是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要求简要地说明每一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
⑤讨论。讨论是对研究结果的含义和意义评价。研究者根据研究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的认识与了解,通过分析思考,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对当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认识、建议和设想。
⑥参考文献和附录。报告的末尾应注明研究报告中所直接提到的或引用的资料的来源。
(3)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其总的特点是学术性。无论哪一类学术论文,形式规格基本上要遵循“绪论一本论—结论”的逻辑顺序。规范性学术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六个主要部分:
①标题。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向读者说明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②内容摘要。摘要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的简介,并略加评论,它不是整个论文的段落大意。其作用在于使读者通过这段概括简洁的文字,了解全文主题及主要内容,从而决定是否值得读全文。
③序言。序言(引言、前言、绪论)写在正文之前,用于说明写作的目的、意图及研究方法。序言部分的写作要求开宗明义、条理清楚、据理分析。
④正文(本论)。正文是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论点、论据、论证,是作者研究成果的表现,因此在整个论文中占极重要地位。
⑤结论与讨论。结论是围绕正文(本论)所作的结语,将研究成果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确概括。讨论,往往用于自然科学的学术论义,是从理论上对研究结果的含义和意义进行分析、解释和评价。
⑥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引文注释分为页末注(脚注),文末注(段落或篇后注),文内注(行内夹注)以及书后注。无论采用哪种类型注释,引用文字一定要注明出处,包括作者姓名、书刊名称、文献篇名、卷数、期数、页码、出版单位和时间等。如果是转引,一定要说明是“转引自”或“参见”,要说明是采用了别人的某理论观点或事实材料。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应有完整准确的出处,以便于读者查找。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