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某地为了加强防汛能力,需将一段2 400米长的圩堤重新加固.现有两个工程队都想承包,已知甲队单独加固这段圩堤比乙队单独加固需多用10天完工,而乙队比甲队每天多加固8米,已知甲队每天所需费用为1 000元,乙队每天所需费用为1 200元.

(1)求两队每天各能加固圩堤多少米?

(2)该工程施工原则为:可以由每个队单独完成,也可以由两队合作完成,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派一名施工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质量,并需每天44元的补助,请你帮助该地选择一种既省时又省钱的施工方案,并说明理由.

答案

(1)设甲队每天加固x米,则乙队为(x+8)米,

由题意得

2 400
x
-
2 400
x+8
=10,

解得x1=-48,x2=40,

经检验,x1=-48,x2=40都是原方程的解,

而x1=-48不符合题意,应舍去.

所以甲队每天可加固40米,乙队每天可加固40+8=48米;

答:甲队每天可加固40米,乙队每天可加固48米.

(2)甲独做需

2400
40
=60(天),乙独做需
2400
48
=50(天).

∴两队合作需

2400
40+48
=
300
11
(天).

甲独做需资金60×1000+60×44=62640(元);

乙独做需资金50×1200+50×44=62220(元);

两队合作需资金为(1000+1200)×

300
11
+
300
11
×44=61200(元).

∴甲、乙两队合作施工方案较好.

单项选择题

在美国的许多城市,人们希望能呼吸到最清洁的空气,这种追求几乎达到了宗教般的狂热。为此,一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新技术应运而生,可是谁也不曾想到,人们却为此不断付出巨大的代价。 1990年,美国的《洁净空气法规》强制空气质量差的地区在汽油中添加充氧剂等化学制品,从而减少一氧化碳和苯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但是,现在发现,大多数常用的充氧剂如甲基叔丁基乙醚已从地下贮油箱中渗入地下水,并已污染了地下饮水源,使这一地区可能在几年内成为美国最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区。科学家认为,水中即使有十亿分之几十的甲基叔丁基乙醚,也会对人的健康有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会致癌。一些曾坚决反对运用这项技术的团体还认为,加油站的空气中这种充氧剂气体含量过高,会使人呼吸困难、头痛和眩晕,不仅加油站的人,就连路上的行人也会受到影响。 麻烦的事远不止这些。科学家们证实,这种化学物质具有很强的水溶性,对土壤几乎没有亲和力,同时它又是很难分解的寿命很长的物质。虽说甲基叔丁基乙醚见光可分解,但阳光很难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因此,它一旦进入地下水中,人们就很难将它“请”出来,而它渗入到更深水层的可能性则是不可避免的了。美国政府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关闭受污染的水井,断绝受污染的水源,设法从受污染区外部调水,当然,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资金数量是巨大的。还有一个办法是通过改进贮油箱来减少含有有害物质的汽油的泄露,但这仍不能解决已经发生的水源污染问题。 目前,美国的科学家们正在制定一个从水源中清除这种有害物质的计划,他们试图把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被称作PM1的细菌注入受污染的地下水中。据说,PM1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较大剂量的甲基叔丁基乙醚。科学家们同时坦率地说,这项在受污染的土壤和水的试样中已经获得成功的试验,在清洁地下水的具体应用中,还没有让人信服的实例。看来,这种“按下葫芦起来瓢”的情况,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是值得注意的。

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

A.减少空气污染的新技术主要是在汽油中添加充氧剂,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B.新技术所造成的水污染是严重的,而目前解决这个问题仍只能采取被动的方法

C.PM1细菌吸收甲基叔丁基醚的试验成功,意味着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D.文末所说的“按下葫芦起来瓢”是说在环境保护问题上顾此失彼的现象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