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生物中有三种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即RNA聚合酶Ⅰ、RNA聚合酶Ⅱ与RNA聚合酶Ⅲ。其中,RNA聚合酶Ⅲ主要负责tRNA及5S小分子rRNA的合成。然而,5.8S小分子rRNA的合成却是由合成18S、28S大分子rRNA的RNA聚合酶Ⅰ完成的。为什么
参考答案:真核生物的转录机制要比原核生物复杂得多。在细胞中有三类RNA聚合酶,即RNA聚合酶Ⅰ、Ⅱ、Ⅲ,每种酶都有复杂的亚基结构,负责转录不同种类的基因,现将三种RNA聚合酶的一般特性总结如下页表:
RNA聚合酶Ⅰ有最大的RNA合成活性,占RNA相对活性的50%~70%,位于核仁,与rRNA合成有关,例如,其可负责合成18S、28S、5.8S的rRNA。RNA聚合酶Ⅱ也是合成RNA的主要酶类,与mRNA前体hnRNA合成有关。活性最小的是酶Ⅲ,负责合成5SrRNA、tRNA和多数小分子RNA。
用转录抑制物可以区分不同的酶。真核生物3种RNA聚合酶之间对α-鹅膏蕈碱的敏感性有差别。动、植物、昆虫等不同来源的细胞,RNA聚合酶Ⅱ的活性都可被低浓度的α-鹅膏蕈碱迅速抑制;酶Ⅰ不受抑制;而酶Ⅲ对α-鹅膏蕈碱的反应并不那么一致,动物细胞中的酶Ⅲ受高浓度α-鹅膏蕈碱抑制,而酵母和昆虫的酶Ⅲ不受抑制。
3种酶都是分子质量大于500kDa以上的大分子(14~15S),亚基组分都很复杂。每种酶都有2个大亚基,分子质量分别为250kDa和140kDa。还有约10种小亚基,其分子质量在10~90kDa之间。不清楚不同酶的这些小亚基是否相同。
在研究真核RNA聚合酶的转录模板时发现,不同生物或细胞的RNA聚合酶所识别的不同基因,其启动子结构在本质上没有大的差异,但又有明显差别,不同启动子有它的结构特异性。这些基因所显示出的转录上的差别,包括真核基因表达的时序、空间特异性,主要体现在一些蛋白质因子与基因调控区序列元件的识别以及亲和性的差异。不同类型的基因需要不同的蛋白因子相互作用。所以真核生物转录机制的复杂性只能各个基因系统一一加以探讨,至于RNA聚合酶的所有组分是否都有必要,或需要哪些蛋白因子,依然有待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