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某医院的太平间存放了一具刚刚因心梗死亡的尸体,心外科的医师刘某知道后,认为这是让实习学生了解心梗死亡心脏病变的好机会。但因无法联系到死者家属,而且若等到第二天,尸体会被拉走火化,实习学生也将返校。因此,刘某当晚召集学生观看了他所作的该尸体的局部解剖,并在结束后与学生一起将尸体擦洗干净,穿好衣服。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评价,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病人有支持医学科学发展的义务,因此,刘某的行为不违反医学道德
B.刘某在尸解结束后将尸体擦洗干净并穿好衣服,体现了对尸体的尊重。因此,刘某的行为是道德的
C.刘某为了工作晚上加班,非常敬业。因此,刘某的行为是道德的
D.刘某事前曾联系家属,因此,刘某的行为是道德的
E.刘某进行尸解未获得死者家属的知情同意,违反了医学道德的要求

答案

参考答案:E

选择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 我国学术界对“斯大林体制”的历史功过的争议,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主要观点:一是“功大于过” 说,实践证明它对生产力发展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二是“过大于功”说,它不应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材料三 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来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是什么?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举措有什么特点?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一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生产行业?据材料简要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