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

B.

C.

D.

答案

参考答案:A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爱流汐涨

  月儿的步履已踏过稽家的东墙了。孩子在院里已等了许久,一看见上半弧的光刚射过墙头,便急忙跑到屋里叫道:“爹爹,月儿上来了,出来给我燃香罢。”

  屋里坐着一个中年的男子,他的心负了无量的愁闷。外面的月亮虽然还像去年那么圆满,那么光明,可是他对于月亮的情绪就大不如去年了。当孩子进来叫他的时候,他就起来,勉强回答说:“宝璜,今晚上不必拜月,我们到院里对着月光吃些果品,回头再出去看看别人的热闹。”

  孩子一听见要出去看热闹,更喜得了不得。他说:“为什么今晚上不拈香呢?记得从前是妈妈点给我的。”

  父亲没有回答他。但孩子的话很多,问得父亲越发伤心了。他对着孩子不甚说话,只有向月不歇地叹息。

  “爸爸今晚上不舒服么?为何气喘得那么厉害?”

  父亲说:“是,我今晚上病了。你不是要出去看热闹么?可以教素云姐带你去,我不能去了。”

  素云是一个年长的丫头。主人的心思、情性,她本十分明白,所以家里无论大小事几乎是她一人主持。她带宝璜出门,到河边看看船上和岸上各样的灯色,就告诉孩子说:“你爹爹今晚不舒服了,我们得早一点回去才是。”

  孩子说:“爹爹白天还好好地,为何晚上就害起病来?”

  “唉,你记不得后天是妈妈的百日吗?”

  “什么是妈妈的百日?”

  “妈妈死掉,到后天是一百天的工夫。”

  孩子实在不能理会那“一百日”的深层意思。素云只得说:“夜深了,咱们回家去罢。”

  素云和孩子回来的时候,父亲已经躺在床上,见他们回来,他说:“你们回来了。”她跑到床前回答说:“二爷,我们回来了,晚上大哥儿可以和我同睡,我招呼他,好不好?”

  父亲说:“不必。你还是睡你的罢。你把他安置好,就可以去歇息,这里没有什么事。”

  这个七岁的孩子就睡在离父亲不远的一张小床上。外头的鼓乐声和树梢的月影,把孩子纠缠得不能睡觉。在睡眠的时候,父亲本有命令,不许说话,所以孩子只得默听着,不敢发出什么声音。

  乐声远了,在远处的杂响中,最刺激孩子的,就是从父亲那里发出来的啜泣声。在孩子的思想里,大人是不会哭的,所以他很诧异地问:“爹爹,你怕黑么?大猫要来咬你么?你哭什么?”他说着就要起来,因为他也怕大猫。

  父亲阻止他,说:“爹爹今晚上不舒服,没有别的事。不许起来。”

  “咦,爹爹明明哭了!我每哭的时候,爹爹说我的声音像河里水声潲潲地响,现在爹爹的声音也和那个一样。呀,爹爹,别哭了,爹爹一哭,教宝璜怎能睡觉呢?”

  孩子越说越多,弄得父亲的心绪更乱。他不能用什么话来对付孩子,只说:“璜儿,我不是说过,在睡觉时不许说话么?你再说时,爹爹就不疼你了。好好地睡罢。”

  孩子只复说了一句:“爹爹要哭,教人怎样睡得着呢?”以后他就静默了。

  这晚上的催眠歌,就是父亲的抽噎声。不久,孩子也因着这声就发出微细的鼾息,屋里只有些杂响伴着父亲发出哀音。

1. 父亲叮嘱儿子“……回头再出去看看别人的热闹”,这句话中“别人”二字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第二段写外面的月亮“还像去年那么圆满,那么光明”,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在杂响与父亲发出的哀音中结束。你怎样理解文章中父亲的哭?如此结尾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具体说说文章中儿子宝璜有什么性格特点。并探讨这一人物形象对表现文章主旨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与欣赏

《观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4分)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         (2)人物不相睹  略:           

(3)皆披发身  文:             (4) 饮食百物皆倍常时  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浙江潮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

B.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一舸无迹

C.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水面者出没鲸波万仞中

D.海涌银郭仅有“敌船”火所焚小题3:请将文中“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写观潮人数之多,有什么作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