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企业有关固定资产业务资料如下: (1)2002年9月19日对一生产线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前该生产线的原价为1350万元,已提折旧30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75万元。 (2)在改扩建过程中领用工程物资450万元,领用生产用原材料75万元,原材料的原进项税额为12.75万元。发生改扩建人员薪酬62.5万元。 (3)该生产线于2002年12月1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该企业对改扩建后的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75万元。 (4)200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035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025万元。 (5)2006年12月31日对生产线的一部电机进行更换,旧电机未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但已知旧电机原价为50万元。 (6)2007年1月1日购入新电机的含税价款为80万元,安装费用为0.6万元,全部价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7)2007年3月10日新电机更换完毕,并交付使用。该企业对后新电机的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6年,预计净残值为49万元。 要求: (1)编制上述与固定资产改扩建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计算改扩建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2)计算改扩建后的生产线2003年和2004年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3)计算200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应计提减值准备,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4)计算该生产线2005年和2006年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5)编制2006年12月31日转销旧电机的会计分录。 (6)编制2007年1月1日购入新电机、安装的会计分录。 (7)编制2007年1月30日新电机更换完毕的会计分录。 (8)计算2007年更换新电机生产线的折旧额。(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编制上述与固定资产改扩建有关业务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975 累计折日 3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75 贷:固定资产 1350 借:在建工程 450 贷:52程物资 450 借:在建工程 87.75 贷:原材料 75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2.75 借:在建工程 62.5 贷:应付职工薪酬 62.5 改扩建后“在建工程”账户的金额=975+450+87.75+62.5=1575万元 借:固定资产 1575 贷:在建工程 1575 (2)计算改扩建后的生产线2003年和2004年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每年计提折旧=(1575-75)÷10=150(万元) (3)计算200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应计提减值准备,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2004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575-150×2=1275(万元),可收回金额为 1035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1275-1035=24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4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40 (4)计算该生产线2005年和2006年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每年计提折113=(1035-75)÷8=120万元 (5)编制2006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转入在建工程的会计分录。 2006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额=150×2+120×2=540(万元) 2006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575-540-240=795(万元) 借:在建工程 795 累计折旧 54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40 贷:固定资产 1575 (6)编制2006年12月31[3转销旧电机的会计分录。 转销旧电机的账面价值=50-540×47.25/1575-240×50/1575=26.6(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 26.6 贷:在建工程 26.6 (7)编制2007年1月1 13购人新电机、安装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80 贷:银行存款 80 借:在建工程 0.6 贷:银行存款 0.6 (8)编制2007年1月30日新电机更换完毕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849 贷:在建工程 849 (9)计算2007年更换新电机生产线的折旧额。 折旧额:(849-49)÷16×9/12337.5(万元)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1936年12月16日张 * * 、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材料二:张 * * 背叛党国,劫持统帅……为整饬纪纲起见……着由讨逆总司令何应钦迅速指挥国军,扫荡叛逆,以靖凶氛,而维国本。

———1936年12月17日《行政院奉发国民政府讨伐张杨令》

材料三:中央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遂于数小时内决定张 * * 之处罚,……然余个人未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竭我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

———宋美龄1937年《西安事变回忆录》

材料四:本日(19日)午前一时,有田(任日本外相)约谈,首称……中央政府是否与张妥协?……中央如在抗日容共之条件下与张妥协,日本决强硬反对。日本放弃武力决策,……兹探得各重要方面,确有觉悟,以为对华压迫,不啻为渊驱鱼,促成中国赤化,应即改变基本政策。……并令各线全行终止。

———驻日大使许世英1936年12月给国民政府电文

材料五: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用一切方法联合“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揭露日寇及亲日派利用拥蒋的号召,发动内战的阴谋。……给张杨以积极的实际的援助(军事上的与政治上的),……切实准备“讨伐军”进攻时的防御战,……这种防御战……依然是为了促成全国性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发动。

———1936年12月19日《中 * * 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张、杨对他们发动西安事变提出了哪些理由?请列举这些理由的事实依据。

(2)根据材料二、三,当时国民党政府内部产生了哪些反应?哪一种反应暂时占主导地位?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请根据材料四,日本政府希望西安事变朝什么方向发展?你是否同意驻日大使许世英的“日本确有觉悟”这一判断?

(4)根据材料五,联系材料一至四,谈谈你对下列观点的看法,并作简要说明:中 * * 12月19日指示中提出的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是非常明智的,为此而确定的措施也是务实的、及时的。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