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行为中哪一选项属于犯罪未遂

A.某甲在旅馆内偷得同室李某的存物牌,欲冒领李某所存物品,后遇李某正寻找存物牌,某甲恐事情败露,遂说自己刚刚捡到一个存物牌,随即从口袋中取出交给李某
B.乙与周某有仇,某日乙用猎枪瞄准正在骑马的周某,欲将其打死,结果将周某打成轻伤,旋即乙觉得自己做的有些过分,就拿着枪走了
C.某丙煽动群众抗拒国家法律的实施,被群众送到公安机关
D.某丁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忽听门外有人走动,以为被发现,跳窗逃走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A项,某甲意欲实施盗窃,,但是由于害怕事情败露而放弃,由于这种害怕的事项只是具有可能性而不是必然的、紧迫的,所以认为某甲的放弃是自愿的,应该成立犯罪中止(预备阶段)。
某乙开枪杀人,在第一枪没有将周某打死的情况下,感觉自己不该那样做,就放弃了还能进行的犯罪,属于犯罪中止。
某丙煽动群众抗拒法律实施,如果是煽动暴力抗法,依据《刑法》第278条规定,则构成煽动群众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此罪属于行为犯,只要行为进行到一定程度就构成既遂。故C项错误。
D项,某丁正在着手实施盗窃,以为被发现无法完成犯罪而放弃的,属于“欲达目的而不能”的情况,构成盗窃罪未遂。故D项正确。
故D项当选。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世耕(   )

②未识书具(   )

③父焉(   )

④即诗四句(   )

⑤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

泯然众人矣(   )

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划出下列句子正确朗读节奏。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原文回答)

5.仲永由“神童”到“泯然众人”的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