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述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过程。

答案

参考答案:大革命失败后,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斗争和十地革命的总方针,土地革命由此开始。随后,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 * 党在土地革命的实践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方法,并逐步形成了一条土地革命路线。
(1)1927年11月,中 * * 通过《土地问题党纲草案》,规定无代价没收一切土地归公有,分给农民使用。
(2)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豪绅地主阶级的土地,同时,又规定中农是同盟者,并要争取富农中立。1928年底,井冈山根据地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为公有,分给农民使用。1929年初,红四军颁布了《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
(3)1929年7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土地问题决议案》,规定土地没收的对象是一切出租的田地山林和富农自食以外的多余土地,土地的分配政策是以乡为单位,在原耕土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的平均分配方法。不久,闽西根据地又提出“抽肥补瘦”的分配办法。除井冈山、闽西外,其他地方如鄂豫皖、湘鄂西等革命根据地也都开展了土地革命斗争。
(4)1931年春,中 * * 党在革命的实践中又进一步解决了土地分配后的所有权问题,改变了过去土地国有、农民使用、禁止买卖的原则,变为土地一经分定,即为农民私有,租借买卖任其自由。
至此,基本形成了一条土地革命路线:在中 * * 党领导下,依靠雇农、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在这条土地革命路线的指导下,各个革命根据地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深刻变革。土地革命推动了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为红军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问答题
单项选择题

2008年1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宣布,初步核算,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
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比上年增产350万吨,增长0.7%,成为历史上第四个高产年,这是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首次实现连续4年增产。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增速加快0.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工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增速加快8.4个百分点。
消费价格上涨较快,房屋销售价格上涨较多。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6.5%),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5.4%。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增速回落0.3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
国民收入快速增长,就业增加较多。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增速加快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加快2.1个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4万人,比上年多增加2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回落0.1个百分点。

我国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是( )元。

A.9646

B.8259

C.8035

D.7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