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位于县城的某内资原煤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年1月发生以下业务:
(1)购进挖掘机一台,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60万元,增值税税款为10.2万元。支付运费4万元,取得公路内河货运发票。
(2)购进低值易耗品,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合计为8万元。
(3)开采原煤10000吨。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原煤9000吨,每吨不含税单价500元。购销合同约定,本月应收取1/3的价款,但实际只收取不含税价款120万元。另支付运费6万元、装卸费2万元,取得公路内河货运发票。
(4)为职工宿舍供暖,使用本月开采的原煤200吨;另将本月开采的原煤500吨无偿赠送给某有长期业务往来的客户。
(5)销售开采原煤过程中产生的天然气125千立方米,取得不含税销售额25万元。
(6)月末盘点时发现月初购进的低值易耗品的1/5因管理不善而丢失。
(说明:相关票据在本月通过主管税务机关认证并申报抵扣;增值税月初留抵税额为0;假设该煤矿所在地原煤的资源税税额为5元/吨,天然气资源税税额为10元/千立方米。)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计算回答问题,每问需计算出合计数。
(1)计算该企业当月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2)计算该企业当月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3)计算该企业当月应缴纳的增值税。
(4)计算该企业当月应缴纳的资源税。
(5)计算该企业当月应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答案

参考答案:(1)该企业当月的增值税进项税额=10.2+8×4/5+(4+6)×7%=17.30(万元)
(2)计算该企业当月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第3笔销项税额=9000×500×1/3×17%÷10000=25.50(万元)
第4笔销项税额=(200+500)×500×17%÷10000=5.95(万元)
第5笔销项税额=25×13%=3.25(万元)
销项税合计额=25.5+5.95+3.25=34.70(万元)
(3)该企业当月应缴纳的增值税=34.70-17.30=17.40(万元)
(4)该企业当月应缴纳的资源税=[9000÷3+(200+500)]×5÷10000=1.85(万元)煤矿生产的天然气不缴纳资源税
(5)该企业当月应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17.40×(5%+3%)=1.39(万元)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 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第二段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 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2.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里之城,七里之          爷娘闻女来,出相扶将

B.多助之                    余人各复延其家

C.威天下不以革之利          上使外将

D.国不以山溪之险            吾义不杀人

3.“得道者”的意思是                  ;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4.用文中语句填空。

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5.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