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下列有关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存留在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

B.印象形成的线索有三条:人的自然特征、人的社会特征和人的心理特征

C.个体首次接触新的社会情景时总是按照个体以往印象,将情景中的人或事情进行归类等.明确它对个体的意义,以使个体的行为等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管理

D.印象形成的维度有评价(好一坏)、力量(强一弱)和活动(积极一消极)

E.热情与冷漠具有中心品质的特征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选项C是印象形成的定义。印象管理是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也就是个体进行自我印象控制,通过一定方式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有关自己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小题1:根据文章的思路,指出下列短语所指的内容。(2分)

①“无恶意的闲人”是指:                    

②“有恶意的闲人”是指:                    

小题2:文段的划线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3分)

                                                                                          

小题3:讲讲文中所引用的诗句的意思和作者引用这几句诗的意图。(3分)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