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小题1:根据文章的思路,指出下列短语所指的内容。(2分)
①“无恶意的闲人”是指:
②“有恶意的闲人”是指:
小题2:文段的划线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3分)
小题3:讲讲文中所引用的诗句的意思和作者引用这几句诗的意图。(3分)
小题1:庸俗在小市民 走狗文人(反动文人)
小题2:比喻 作者认为为正义的斗争(人类历史的进步)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取得一点成果,这里也包含着作者对斗争方式的思考(作者不赞成徒手请愿)。
小题3:意思是:亲族们的余哀未尽,别的人也唱过了挽歌。人死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不过是与山陵同化而已(解释的话,意思大概对就可以了)。意图是:刘和珍等青年的殉难虽然没有在广大群众中引起反响,但是她们死得其所,她们殒身不恤的精神将与巍巍青山同在。
小题1: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对句中重要词语的理解。理解时应抓住“恶意”一词,结合“有”与“无”二字,再结合上下文就可确定“无恶意的闲人”指一般的庸俗市民,“有恶意的闲人”指陈西滢之流。解答时不要仅仅局限于本句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揣摩,还要考虑全文的中心。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修表现手法。根据“正如煤的形成”不难确定修辞方法为比喻。作者借助这个比喻意在表圾为人类进步而必须付出的那些大量的牺牲并没有取得相应的结果,因此作者不赞成徒手请愿这种方式。解答本题要结合上下文才能理解清楚作者的潜台词。
小题3: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探计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诗句前“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这句话来理解,就可品味出作者引用这几句诗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