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主体是人,客体是物”与“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观点()

A.都是从实践和认识关系中抽象出主体和客体,因而都是正确的

B.都把人变成脱离社会具体性和历史性的抽象存在物,因而都是错误的

C.前者孤立地理解主客体,没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关系中区分主客体,因而是错误的

D.后者是从实践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内容和结果这两个方面去理解主客体关系,因而是正确的

答案

参考答案:C, D

解析:任何认识都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对客体的反映,都是以观念的形态再现客体的特征、本质和规律。认识的主体是指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认识的客体是指主体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旧唯物主义认为主体是人,客体是物。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既包括物和人,也包括人和物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在生产中,人客体化,在消费中,物主体化。,,主体的对象化也就是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向客体的渗透和转化,即主体客体化,而人通过改造对象的活动消化精神产品,使之转化为主体意识的一部分,即客体主体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

解答题
问答题

本题为必选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Ⅰ.阅读下述案例,请用学生的自我价值导向来分析。
小伟和小朝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不相上下,共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某重点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小伟的成绩很不理想,当别人问起来,他说:“我一直没在意这次考试,只是昨天才随便复习了一下功课,连笔记都还没来得及看。”小朝在这次考试中的成绩也不好,他回应说:“我这次也没有考好,不过我下次肯定能考好,我一定能行。”于是,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小伟总是担心自己会再次考不好,而小朝却一门心思努力学习,对自己充满信心,要迎头赶上。在期末考试中,小伟又没考好,他说:“我这次考试太焦虑了,好多东西其实我都知道的,但是在考场上就是想不起来。”这次小朝的成绩考得很好,他说:“小伟,只要你努力,下次我们能一起考得更好,我们一起加油。”在第二学期开学后的几次考试中,伟的成绩一次不如一次,渐渐地他觉得自己根本就无法考出好成绩,不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是没用的,自己是学不好了的。后来,干脆就不学习了。而小朝却是一次比一次考得好,对学习依然充满热情。
Ⅱ.分析下述研究设计,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项名为“初中语文独立学习实验”的研究,选择了某市一所普通中学的初二(4)班为实验班,初二(7)班为控制班,两班教师水平相当,所用教材相同,图书资源、实验设备、计算机房也都是公用的。在实验班采用弹性模块式时间表,上课时间划分为大班教学(占40%)、小组讨论(占40%)和独立学习(占20%),三者之间的组合是可以变的。控制班则采用传统的大班上课,老师讲授学生听的方法。实验周期为一个学期,根据实验前后两班学生的测试成绩的差异比较,来判断独立学习是否有效。
(1) 请写出该实验设计类型的名称和格式。
(2) 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3) 该实验设计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