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联合汽车公司高层管理者长期关心的问题是,零部件车间和汽车最后装配线车间的工人对他们的工作缺乏兴趣,使得产品质量不得不由检验部门来保证。对那些在最后检查中不合格的汽车,公司找到的唯一办法是在装配车间内设置一个由高级技工组成的班组,在生产线的最后解决问题。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因为质量问题大多是装配零部件和汽车本身的设计而导致的,但这种做法费用很高,引起了人们的相当担心。在公司总裁的催促下,分公司总经理召集主要部门领导开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生产经理比尔•伯勒斯断言,有些问题是工程设计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他认为,只要工程设计上充分仔细地设计零部件和车辆,许多质量问题就不会出现。他又责怪人事部门没有仔细挑选工人,并且没有让工会地企业代表参与到这个问题中来。他特别指出装配工人的流动率每月高达5%以上,且星期一的旷工率经常达到20%。他的见解是:用这样的劳动力,没有一个生产部门能有效运转。总工程师查利斯•威尔逊认为,零、部件和车辆设计没有问题。如果标准要求再高一点,装备就更加困难和费时,必将使汽车成本提高。人事经理查利斯•特纳从多方面说明人事问题。首先,她指出鉴于本公司有强有力的工会,人事部门在公司员工雇佣和留用方面很少或没有控制权;其次,她观察到装配工作是单调、苦得要命得工作,公司不应该期望人们除了领取工资以外对这种工作有更多的兴趣。但是特纳女士说,公司可以提高工人的兴趣。她认为,如果降低装配工作的单调性,肯定会降低缺勤率和流动率,提高工作质量。为此,她提出建议:工人必须掌握几道工序的操作,组成小组进行工作,而不只是做些简单的工作;小组间每星期轮流换班,从装配线的一个位置换到另一个位置,目的是给他们创造更具挑战性的工作。特纳的建议被采纳并付诸实施。使每个人感到意外的是,工人对新计划表示极大不满。一星期后,装配线关闭罢工。工人们认为新计划只是管理上的一种诡计:训练他们替代其他工人,要他们完成比以前更多的工作,却不增加任何工资。分公司经理和人事部门都觉得惊奇,当分公司经理问人事经理发生了什么事情时,特纳女士只是说:“这对我是不可思议的。我们要使他们工作更有兴趣,而他们却罢工!”

你认为这个计划存在什么问题?

答案

参考答案: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ISO9000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该计划存在以下问题:

(1)决策缺乏相关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带有主观随意性。

(2)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缺乏统一领导。既没有固定的组织结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也不清楚,互相推委。

(3)违背全过程控制的原则。质量形成受13个环节的影响,只抓最后的装配车间不符合过程控制原则。

(4)没有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以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违背全员参与的原则。

单项选择题

(三)阅读下文,回答下 * * 题。

司马迁以孔子之后的文化领袖自许,决心写出胜过《春秋》的《史记》,他并未狂言欺世。论《史记》的成就,不管从中国历史长期已行的实践性,或从集文化之大成的广博性和从领风气之先的进步性哪一个方面而言,较其前人,都是后来居上之佼佼者。如以实践而论,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行之有效的外儒内法的政体,并非是孔子思想的体现,实则以司马迁崇儒而不弃法的思想所构建;上层文化领域内百家竞流的实际,也非孔子一家的独行,而是司马迁“整齐百家”的再现。论其文化知识面的广博,李长之先生誉司马迁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巨著《史记》当然也就是“百科全书”类的宝藏了。《史记》除了囊括孔子所致力于诗、书、礼、乐之外,又融会百家学说于一炉,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民族、民俗,特别还有天文、地理、医学、科技等;而且并非停留于孔子“述而不作”的整理介绍阶段,力求做到“通古今之变”的论述,让人们“原始察终”充分认识其历史源流的发展变化。论其文化思想的进步性,且不必详列对各科文化的卓识远见,仅就政治上不提倡“克己复礼”,而在总结“承敝通变”的基础上大力颂扬革新进步;经济上不重本抑末,而提倡创造财富发展商品经济;在国家的统一上,不囿于“华夏之分”的狭隘圈子,而提倡华夏各民族都是黄帝子孙的诸民族大一统的崇高思想;对外不是闭关自守,自我独尊,而是竭力介绍域外物产,让人放眼更广阔的天地。诸如这些思想认识,不仅在两千多年以前是十分杰出、领先的,即如在两千年以后的今天,亦是闪闪发光,仍具有相当生命力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司马迁是位当之无愧的华夏文化巨人,其文化思想精髓,也是中 * * 文化精神的真正代表。

(董继昌《司马迁与华夏文化丛书·序》)

根据文义,说说“原始察终”中的“原”是什么意思?()

A.本来面貌

B.事物的根源

C.追究、探究根源

D.细微精察之处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