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简述弹簧管压力表的工作原理?它的结构如何?各部件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

弹簧管式压力表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管在压力的作用下,其自由端产生位移,该位移量通过拉杆带动传动放大机构,使指针偏转,并在刻度盘上指示出被测压力值。

弹簧管式压力表主要由带有螺纹接头的支持器、弹簧管、拉杆、调节螺钉、扇形齿轮、小齿轮、游丝、指针、上下夹板、表盘、表壳、罩壳等组成。

传动放大机构中的各零部件的作用:

(1)拉杆――将弹簧管自由端的位移传给扇形齿轮;

(2)扇形齿轮――将线位移转换成角位移后,传给小齿轮,并具有放大作用;

(3)小齿轮――带动同轴的指针转动,在刻度盘上指示出被测压力值;

(4)游丝――使扇形齿轮和小齿轮保持单向齿廓接触,消除两齿轮接触间隙,以减小回差;

(5)调整螺钉――改变调整螺钉的位置,可以改变扇形齿轮短臂的长度,达到改变传动比的目的;

(6)上下夹板――将上述部件固定在一起,组成一套传动机构。

传动机构又称为机芯,是压力表的心脏,它的作用是将弹簧管自由端的位移加以放大,达到易于观察读数的目的。

阅读理解与欣赏

有感于陈省身“没听懂”

       ①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举行期间,有记者问大会名誉 * * 、国际知名的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您对大会第一天田刚教授的报告有何评价?”田刚教授是中国青年一代数学家中的佼佼者,是第一位在该大会上作一小时报告的中国数学家。众记者期待着从陈老嘴里说出“非常精彩”一类的赞扬之语,为自己的报道增加“猛料”。没想到,面对数十位记者和摄像机镜头,陈老却毫不犹豫地朗声答道:“我没听懂。” 

        ②真正了解陈老的人,对他的这个回答并不感到意外。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先做人,后做事,这正是陈老数十年来一直积极倡导并亲力躬为的。陈老学术上的成就举世公认,因为在整体微分几何方面的卓越成就,他于1984年获得沃尔夫奖。陈老能取得这样旁人难以企及的辉煌成就,除了天赋,恐怕与其一贯秉持的“诚实”态度不无关系。

       ③实际上,读一读伟大的革命导师们的著作,我们会发现他们在治学上,同样是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在马列著作中,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一个共同点:他们在运用新的术语、概念、名词时,都会详细注明是谁首次使用、出处在哪里、如何演变的,十分注意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④与一丝不苟的革命导师相比,与陈老等治学严谨的老一辈学术大师相比,国内学术界某些人真应汗颜。他们的行为,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老实”——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不懂装懂……其中,一度盛行的抄袭剽窃之风,更是成了学术界最大的公害之一,有学者痛心疾首地称之为“学术蝗祸”。

        ⑤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深入,科学上的谜团将会水落石出,“学术造假”者最终都要露出马脚,而那些如陈老一样孜孜不倦做学问的人,将会赢得全社会永久的敬仰。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从陈省身教授“没听懂”这件事要阐明什么道理?

     答:                                                                                                                                                 

2、第④段划线句中“有些人”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答:                                                                                                                                                

3、联系上下文,从“举世公认”“痛心疾首”“孜孜不倦”中任选一个短语加以解释。

     答:短语(             )解释                                                                                                               

                                                                                                                                                             

4、文中提到革命导师和“学术造假”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起什么作用?

     答:                                                                                                                                            

5、作为中学生,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